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黑龙江省农信联社牵头,浙江省联社、福建省联社、江南农商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15家等单位共同参与。《报告》围绕宏观环境、业务发展、经营管理、转型创新、法人治理、社会责任、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整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探讨了机构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展望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就部分行业热点进行了专题研究,是具有总括性、全览性、权威性的行业年度报告。
报告指出,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任务要求,主动承担普惠性、民生性、准政策性金融任务,坚定不移地扎根农村、贴近农业、服务农民,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截至2020年末,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资产总额41.53万亿元(其中,农合机构39.59万亿元、村镇银行1.93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2.99%;负债总额为38.39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10%,比上一年度增长4.14万亿元,增速12.10%,略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国农合机构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08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18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总量的35%,在所有类型银行机构的总量中排名第一。17省农合机构2020年度信贷投放总规模位居当地贷款市场份额首位。
报告同时提到,在国家普惠政策的引导下,大、中型商业银行持续下沉服务重心,通过品牌、技术、利率、成本等优势,与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在传统客群方面展开竞争。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为应对同业竞争压力,一方面继续向农村地区深度渗透,扩大金融服务群体;一方面发展诸如投资理财、顾问咨询、财富管理等满足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的中间业务,依托传统存贷业务关系的便利协同服务渠道,强化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一是不断扩大传统结算、代收代付等业务的种类和范围,优化代收工资、养老金、话费、水电费等缴费业务,拓展各类税费、罚款、公共事业缴费业务等,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二是顺应互联网金融“跨界化、生态化、移动化、场景化”趋势,结合移动互联时代客户消费习惯,从传统网点柜台延伸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等多元服务渠道,便利客户无障碍自助办理业务。三是围绕“衣食住行游、学乐康儿美”打造各类消费应用场景金融,创新推出一系列契合农村消费升级趋势、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让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提升了客户粘性与附加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将按照习总书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要求,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和金融担当。
(邱光龙 H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