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郭玲 四川凉山报道昨日下午,在四川省越西县美丽的观音湖畔,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越西县共同建设的彝区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揭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家由国家级培训机构与定点帮扶县发起成立,旨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新型人才培训基地。
越西县委书记陈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院务委员、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帮扶办主任贾波共同为彝区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揭牌。
越西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1994年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11月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8月被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15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定点帮扶越西以来,坚决履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职责,坚持干部培训、产业发展、教育帮扶等一体推进,始终把扶智与扶志放在重要位置,在推动越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及乡村振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揭牌仪式上,越西县委书记陈路致辞时表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持续发挥定点帮扶作用,结合越西巩固衔接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在产业、消费、党建、教育等方面,研究制定了20条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的定点帮扶工作计划,不断将帮扶工作推向深入。特别是在教育帮扶方面,投入20万元成立越西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举办乡村振兴执政骨干培训班、选派教授进行专题讲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各层次人才培育。此次揭牌的彝区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就是教育帮扶的有力体现,必将加快推动越西职业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我们一定切实用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优势资源,把越西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有效促进农业、治理、经营等实用型技能人才发展,打破农村人才发展瓶颈,使实训基地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培育各类人才的‘孵化器’,努力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回想去年的此刻,我正在越西和今天现场的许多同志一起庆祝越西通过省级脱贫攻坚验收,今天在这里,我充分地感受到我们几年来许多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亲身参与并见证越西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院务委员、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帮扶办主任贾波在致辞中表示,为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接续乡村振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与越西县找准政策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把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如果说人才是带动乡村振兴的‘火种’,那么乡村振兴基地就是培育‘火种’的‘摇篮’。”贾波表示,下一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将针对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扶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包括为基地发展“培土夯基”,帮助基地开展师资培训;为基地发展“传花授粉”,选派学院教师或邀请相关专家为基地送教;为基地发展“添柴加薪”,继续争取中、省、市乡村振兴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的培训项目、培训专项资金的支持;为基地发展“浇水施肥”,将学院的人才帮扶基金向培训基地倾斜。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向彝区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捐献了党史、党建和国情类教材。
揭牌仪式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向彝区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捐献了党史、党建和国情类教材。随后,学院王东仓教授还为越西县的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专题宣讲。
培训基地内,越西县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彝绣手工制作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认真学习。
阿苏伍牛和她的学习成果。
就在专题宣讲开展的同时,一场彝绣手工制作培训也正在基地内进行。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彝绣手工制作培训班的近50名学员正在专业老师的教授下认真学习彝绣知识。24岁的准妈妈阿苏伍牛是她们中的一员,从零基础开始,经过十余天的学习,阿苏伍牛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彝绣技术,后期通过慢慢实践操作,她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好的绣工,一边在家照顾小孩,一边用彝绣手艺赚钱补贴家用。阿苏伍牛手中正在绣着的围巾,是她的学习成果,很多像她一样的彝族妇女,在掌握了彝绣技术后,都可以实现就近就业。“绣一条围巾25元,她们不用担心原材料,也不用担心销路,只要愿意干,都能够有收入。”越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泽普说道。
杨泽普介绍,彝区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位于越西县中所镇,原属中所水观音中学旧址,2021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基地主要聚焦乡村振兴的需求导向,紧盯市场需求、岗位要求,紧扣分众化、差异化原则,重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精准施教,合理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开发了服务乡村振兴、特色鲜明的彝绣、电商和车辆驾驶等实用课程,为脱贫群众就业提供职业技术支撑,为强村富民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基地建成后,已经承办了“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干部业务培训班”、“县直机关、‘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的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等专题培训。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