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意境之美

财经
2021
12/15
10:42
亚设网
分享

营造意境之美

常常会听到旅游回来的人说起,那个地方没什么好看的,与想象中的差远了;或者那个地方太没意思了,与书上写的简直就是两个样子。对此,有时,我也有同感。

但最近的一次旅行,我突然感悟到了什么,改变了我这个与很多人都曾有的认识。

游江苏无锡的惠山寺时,知旁边有二泉,导游说,阿炳演奏的著名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指的就是这二泉。导游还不忘补充一句,看了会大失所望的哦!

我慕名前往,临近二泉时,只见两个拱形门上,一个书着“听松”,一个书着“观泉”,我就琢磨着,怎么就弄颠倒了呢?明明松就应该是用“观”合适,泉就应该是用“听”恰当嘛。见了二泉,方觉确实是“观泉”贴切,也正应了导游说的,心底掠过一丝失望。

这二泉,确切地说应该是两口井,而不是泉。在我印象中,泉都是在外面喷薄而出的,像济南的趵突泉,突突地往外冒,如雪似玉,哗哗突突作响。但这二泉却是暗泉,是看不到的,所看到的就是覆盖在暗泉上端的两口井眼,静静地,没有一点儿声响。既然是暗泉,又有井台,也是映射不了月亮的,这二泉映月,在曲子中是美景,在现实中却是大煞风景。

我默默地在二泉周围踱步,观赏着周围的亭台廊榭阁,抬着望南方园林中特有的园林石,俯首看池中的红莲,想象着遥远的阿炳:阿炳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年过而立之后,其境遇却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间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二泉映月》。闪念中,我顿悟了:二泉映月,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泉虽是暗泉,但在作曲人心中却是泉流涌动呵;泉虽难以映月,但却映在作曲人内心深处。

据资料记载,当时,曲子是没有名字的,因为当时阿炳经常在惠山泉庭上拉,就初叫《二泉》,但这不像个完整的曲名,想到无锡有个映山河,受此启发,曲名就定为了《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不是写实,而是写意,作品表现的是一种意境。意境的美与现实的美往往是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的。

所以,借景抒情的文章,多是作者借助一个现实当中的景物抒发情怀、表达意气。像李白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抒发的是作者的豪气和浪漫,他不是写实,如果是写实,就应该是瀑布宽几尺、高几丈,所以,游人看到的瀑布没有三千尺长,也没有九天之高。

写出意境之美,就是表达出内心的思想感情。言为心声,用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句,传递自己的感情,就是在作文中营造的意境之美。

唐朝的孟郊,46岁时中了进士,作了一首题目非常直白的绝句《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

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不少人以为世间还真有这样

的快马,其实孟郊胯下既没有这样的快马,也没有

一天之内看尽长城的繁花,他只是鲜明地表达出了

自己的狂喜与亢奋,在那样的状态下,孟郊必须以

最快的速度释放自己的兴奋,春风、马、繁花只是表

达的载体罢了。

唐朝末年的黄巢,科举考试失利后写下《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咏物抒意,虽然考试不中,他却豪情倍增,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特别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句,以菊花的颜色与武士铠甲的颜色相类比,写出了意境之美。

还有人去杭州西湖看了断桥,不禁惊讶,这断桥原来是完整的一座桥,并不是断了一半的残桥啊,这桥与其他桥也没有什么两样啊,也什么好看的呵。这就需要我们知道,“断桥”二字,意境何等丰富和深奥!这桥是许仙与白娘子分别的地方,是白娘子待产却被法海逼到绝路的地方,正所谓“断桥不断肝肠断”,所以叫断桥。在西湖,还流传着两句话:“长桥不长情谊长,孤山不孤寡人孤”,都是故事的意境,而不是现实。

无须多说,营造文章的意境之美,一般应从三方面去营造,一方面要用文章传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憎恶,不要太写实,不然文章会淡而无味;另一方面,要以自己的立场、情感和胸怀去感受景物,就如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是意不适,而叶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表达的却是欢愉;再一方面,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涵养心胸,在现实景物面前要有与他人不一样的主观认识和感受,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意境,这样,美就永远在自己的心里面,笔下可生花,口中吐锦绣。

◎文小姐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