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发展绿色经济不能玩概念 建议出台亩产GDP制度

财经
2021
12/16
08:44
亚设网
分享

专访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发展绿色经济不能玩概念 建议出台亩产GDP制度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变得更加具体和务实。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会议指出,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12月21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将在线上举办“2021中国企业低碳发展论坛”,贡献中国碳中和智慧,探寻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抢占碳中和发展市场先机。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煤炭能源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传统能源何时会退出历史舞台?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意义是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论坛举办前夕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要严控“两高”项目增量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我们应当如何理解?

常纪文:中国长期以来保持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未来以风能、太阳能(000591)、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为主导是重要趋势,但这需要较长的过程。中国新能源体系的构建要稳扎稳打,不能急功近利。所谓“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也就是说,新能源要成气候,传统能源才会慢慢退出,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保供不力甚至“一刀切”的问题。

从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看,在推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要发挥煤炭对新能源“扶上马、送一程”的功能。未来10~15年,以煤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但以传统能源为主导并非不管不问,而是要做好清洁高效利用。清洁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就是提高利用率,减少碳排放。

NBD:当前,部分地方确实存在对“两高”项目大关大停,甚至“一刀切”的现象,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常纪文:为完成“双碳”目标搞“一 刀切”对经济的危害非常大。另外,要严控“两高”项目增量,坚决遏制“两高”增长。

我个人的理解是两个“先立后破”。第一是思路的“先立后破”。原来我们做能耗双控,但未来应以减碳为核心,能耗双控转型为碳双减或者碳双控。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两者需要并存。

第二,碳中和是全国的碳中和,不是某个企业的碳中和。要做到全国统筹,必须发挥不同功能区的作用,有些地方多减一点碳,有些工业城市因排放量大没法自己中和,可通过生态补偿与碳交易获取生态地区的碳指标,在全国层面上实现碳中和。不能搞盆景式的碳达峰、碳中和。

目前,我认为仍然要发挥火电对全国的保供作用,等到抽水储能电站和化学储能大面积建设之后,并且能够发挥自主调峰作用时,火电再慢慢退出。目前来看,仍然要重视火电对新能源领域的调控作用。

建议出台亩产GDP制度

NBD: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未来我国能源结构或产业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常纪文:“双碳”目标下,中国的能源、产业结构已经在发生变化。近期在西部省份调研时发现,一些单晶硅、多晶硅生产等高耗能高端产业,既属于高耗能产业,但也是碳达峰碳中和所需要的产业,现在它们已经开始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集中的地方转移,这将有助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就地消化。

同时,我也发现,5年前在地方是“香饽饽”的产业,如今在“双碳”背景下,尤其是在能耗双控背景下成了“鸡肋”。比如一些地方的钢铁、合金、水泥、建材耗能特别大,但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小,所以很多地方就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逐步淘汰这些高耗能产业。

因此,我建议出台亩产GDP制度,也就是每一亩产生多少GDP。在严控“两高”项目增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优先保障亩产GDP较高的行业和企业生产,让现有的能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功效。

NBD:当前,绿色经济成为热词,但也有小微企业反映,绿色金融向企业延伸时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常纪文:绿色金融向小微企业延伸的困难在于,对小微企业没有一个“绿色”的界定标准。大量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是流动资金的贷款,无法被界定为“绿色”,因此也就不能享受各种绿色金融优惠。比如过去几个月,社会资本关注氢能源,这一行业的泡沫比较大,核心在于技术的不成熟。

另一个原因是,过去部分企业借着绿色经济的政策导向玩概念,浪费了国家资源,也影响了行业发展。因此,企业想要获得更多金融支持,关键在于增强低碳行业的内生动力,要以培育竞争力为导向,而不是在概念上做文章,想方设法骗国家的补贴。

下一步,首先,要对小微企业“绿”和“不绿”有一套比较明确的判断标准。有了标准以后还要采集数据、进行计算,这套流程需要建立起来,让计算和贴标变得更加简化。

其次,建议让绿色金融更全面地介入到信贷、保险、证券以及投融资当中,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建设,完善绿色金融服务。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