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蘑菇看中国,最早真菌在贵州”。贵州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宜食用菌生长,省内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近年来,贵州省立足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优势产业”等重要指示精神,将食用菌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目前全省食用菌产量、产值年均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贵州省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为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把握山地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的机遇,通过专班化推进、品牌化打造、利益联结、产销对接等机制,确保食用菌产业得到全方位、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发展。
建立专班管理机制。推行省领导领衔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制度。2019年至今,先后由三位省委常委领衔推进食用菌产业,省领导小组召开10次全省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召开30余次专题会议推动食用菌阶段性重点工作。省、市、县三级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形成党政领导领衔、部门统筹联动、专班协调推进、全省上下合力的高效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共谋产业发展。
打造品牌机制。2020年“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上,食用菌省级公用品牌“黔菌”正式发布, 正式形成以 “黔菌”为核心,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及地理标志构成的品牌体系。2021中国(贵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围绕“强黔菌品牌、兴富民产业、让黔菌走向世界”的主题,邀请业界1200多人参会,签约29个项目、涉及金额40.2亿元,极大提升了“黔菌”品牌影响力。“贵州生态食用菌,吃出健康好味道”的“黔菌”形象正逐步深入全国消费者的脑海。涌现出梵净山珍、织金竹荪、安龙香菇、印江木耳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孔小菌、金蟾大山、乌蒙腾等企业品牌走出山门。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食用菌产业用工量大、带动能力强,可以吸纳更多劳动力稳定就业。以农民为主体,以带领农民致富为目标,贵州省构建了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的优势。通过入股分红得利金、进厂务工得薪金、承包大棚得现金、土地流转收租金等形式,让农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分享更多红利,涌现了多种成功案例模式。安龙县探索“1210”订单模式,1户农户到园区种植2个香菇大棚,一年种植两季,年收入10万元以上;黔西县采取“1+10+N”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以产业示范园为核心,带动10个标准化示范种植区,再由示范种植区带动N家农户;万山区则依托村集体的产业合作社,采用“622”入股分红模式,合作社年利润60%用于农户分红,20%用于村级资产积累,20%用于管理人员奖励。2021年上半年,全省食用菌产业带动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11.62万户,共49.19万人。
优化产销对接机制。发挥贵阳物流园食用菌市场集散功能,大力推动食用菌产品顺畅销售;深入推进“七进”行动,提升省内采购占比。省卫生健康委建立“医院+企业+农户”的采购配送机制,基本实现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食用菌采购货源本地化;省商务厅在广州建成6个销售档口,并与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等大型农批市场和知名商超加强合作;通过京东、天猫、“一码贵州”和“黔菜网”等网购平台,推广“网红带货”等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共推“黔菌”出山。
2021年,贵州省以山地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立足新形势,融入新格局, 做强“黔菌”品牌。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积极发展野生食用菌。通过集群项目实施,全省域协作,推进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群众通过发展食用菌走向富裕。
作者:安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张宝林(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