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安新闻网,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
市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醒: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市民出现发烧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911049
此外,近日,“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的消息传遍了朋友圈。据西部网,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以及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得知,吃草莓和出血热二者并没有关系。同时,长安区农业部门已经开展了草莓专项风险监测,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
什么是出血热?
什么是出血热?专家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病死率很高,被老鼠咬到、或食用了老鼠爬过的食物和水、接触到带有病毒的老鼠血液、尿液、粪便等,都有可能传染上出血热。人群普遍易感,在常有野外工作的农民,或从事农业产业、粮食加工的工人以及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早期出血热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在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市民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即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据健康时报,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宋蕊表示,“出血热不是SARS、甲流那样的呼吸道传染病,不会在人与人间传染,主要是通过啮齿类动物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接触传播,因此不会出现大范围跨跃式感染。”西安疾控:感冒发烧要警惕,及时就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预防和治疗,防鼠灭鼠是主导措施。专家建议,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易出没的地方活动,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在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活动,有可能存在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气溶胶污染。
专家强调,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凡前往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重新开始免疫。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所以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
为此,西安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公众,冬季警惕出血热传播,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专家:吃草莓和出血热无关
针对近日朋友圈广传的“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相关消息,西安交大一附院传染科副主任叶峰认为,出血热跟吃草莓没有关系,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老鼠。
“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老鼠的排泄物,比如大小便等,当这些污染物污染到了一些物品,且物品没有经过清洗便被人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叶峰说。
叶峰表示:“出血热的预防首先就是不去接触老鼠,其次在打扫卫生时戴上口罩、勤洗手等,这些日常措施就可以避免。”
据了解,草莓上市后,长安区农检中心已对全区草莓生产户进行了不定期巡查,杜绝禁限用农药使用。也对草莓进行了抽样检测,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同时,农业部门对引镇、五台等14个街办的22家合作社、15家种植户,开展了草莓专项风险监测工作,共检测样品84批次,其中实验室定量检测66批次,委托第三方公司完成草莓风险抽样监测18批次,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
编辑|段炼 杜波
校对|何小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