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顶层政策出台的预期正在不断升温。
12月17日,深圳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500亿元、2035年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
A股方面,氢能概念股接连上涨,多家“涉氢”公司频发公告,表示涉氢业务收入占比小,或没有任何形成收入的氢能源产品,但仍未“拦住”市场资金的青睐。
深圳提出2000亿元目标
12月17日,《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
《规划》显示,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展望2035年,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形成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于一体,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对深圳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有力支撑。
目前,深圳在氢能关键领域已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从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膜电极、电堆,再到系统集成、应用产品、标准测试、运营服务,深圳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据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河北、四川、山东等地先后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地出台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
其中,北京明确,2023年前,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上海规划到2023年加氢站接近100座,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以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0000辆。
机构看好氢能投资机会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对未来氢能应用场景的预期也更加明确。近期已有多家机构发布报告,表示看好氢能行业投资机会。
长江证券在12月17日的研报中表示,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灵活的二次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储能、工业生产、建筑用能等领域,短途气态拖车运氢最佳,中长期液氢运输潜力大,燃料电池商用车前景可期。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氢能下游利用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储能、工业等领域,其中交通领域是氢能消费的重要突破口,看好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前景。
平安证券指出,随着碳市场的推进,绿氢的需求逐步增加,未来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电解水生产绿氢将成为趋势,绿氢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电解槽及新能源装备的需求,新能源运营商也将受益。
在A股市场,氢能概念股受市场热捧的同时,多家上市公司一再澄清,涉氢业务目前在公司总体收入和利润中占比较小。
近12个交易日收获10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168%的京城股份披露,公司主要从事气体储运装备制造,不涉及氢能源电池行业,且储氢瓶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要产品比重较小,业绩贡献度有限。
自12月9日以来已收获7连板、累计上涨95%的蓝科高新披露,公司主营压力容器等产品,现有的氢能源领域方面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装备制造,目前没有任何形成收入的氢能源产品。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液态阳光加氢站,技术成果归后者所有,公司仅负责装置的产业化制造,不享有相关技术成果。
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的兰石重装表示,在氢能领域主要从事前端设备供应,截至目前,公司在氢能领域累计实现的销售收入为948万元,仅占前三季度总营收的0.3%,在手订单10299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