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2021年,中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迎来复苏,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怎样的水平?展望未来,中国何时能够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12月20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即将召开,针对上述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论坛举行前夕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
国内市场扩张潜力充足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您如何评价国内大市场的潜力?
范剑平: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国内大市场(14亿人口),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多人)。
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一个绝对标准,即把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群体定义为中等收入家庭。按该标准测算,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占总人口的28%,这就是目前我们常提到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人的来源。
相对标准则是以居民收入中位数为中心,把全国居民收入中位数的75%至200%定义为中等收入群体。按此标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在40%左右。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扩张潜力是十分充足的。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此,您怎么看?
范剑平:“稳”是中国经济的大局,年年要讲。中央一直坚持短期大局要稳、中期结构调整、长期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强调跨周期调节,也就是从短期的总量调控变成跨周期长期调控。由短期的需求管理转变为长期的既有供给侧也有需求侧共同协调管理。从今年形势来看,应该说还是稳中向好,特别是要追求高质量发展,现在更要看结构性变化,我觉得这种结构性变化明年可能会在高成本的推动下更明显展开。
今年,为了拉动经济复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这就意味着需要综合考虑改革措施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稳字当头”意味着协调均衡,更加看重政策的持续性。
中等收入群体将显著扩大
NBD: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您觉得全年经济增速如何?
范剑平:前高后低是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因为去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已经基本恢复,所以基数比较高。看经济增长,需要结合全年来看,甚至还要看两年的平均数,我觉得今年经济增长两年平均数大致在5%左右,全年GDP增速将在8%左右。
2020年,我国GDP现价总量为1013567亿元。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84万亿美元,中国和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7.5%和24.9%。
中美经济规模也在快速接近。2000~2020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6.2万亿美元。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高于美国一倍,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NBD:中国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从人均GDP来看,何时能够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范剑平: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经济体个数从1987年的41个上升至2018年的80个,1987~2018年占比从25.2%升至36.7%。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2018年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DP为4.5万美元,人均GDP中位数为3.2万美元,在中位数之上有31个经济体。其中,美国人均GDP为6.3万美元、日本为3.9万美元。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也就是说,2035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