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行业,保利协鑫的“赌局”有点大。
配股,在A股市场上算不上一个褒义词。
其本身是一种融资手段,通过向原股票股东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配售一定数量股票的行为。
然而,配股的结果却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据统计,配股后股价下跌的概率远超过上涨。
就在近期,东吴证券(601555)(601555.SH)配股公告当日股价下跌5.42%.。更有甚者,2018年2月,华仁药业(300110)(300100.SH)在完成配股除权复牌后,连续走出7个一字板跌停。
虽然基本面是导致暴跌的根本原因,但是配股因素的确成为了引燃股价下跌的导火索。故而,市场有着“防火防盗防配股”的说法。
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选择配股的话,就是从投资者兜里要钱,投资的资金短期难以看见收益,会稀释原有业绩。选择不配的话,折价配售直接导致亏损。
可是,有一个例外,如果募集资金的用途是前景非常乐观的资本支出,投资者可能考虑选择配股。否则,面临着两难的局面,投资者只能选择“用脚投票”。
相比于A股的配股机制,港股的配股更像是定向增发。可以引入承销商,向机构定向配售。
就在12月15日凌晨,保利协鑫(03800.HK)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配售股份不超过20.37亿股,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8.13%。配售价2.49港元。
如所有配售股份完成,所得款项总额将约为50.71亿港元,除去相关费用后,配售所得净额约为49.94亿港元。
相较于以往配股大幅折价的习惯,本次保利协鑫配售价相较于12/14收盘价仅仅折价2.4%。
显而易见,保利协鑫本身对于此次募资信心充足。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配股有多名头部专业投资机构介入。
以上预期影响了股价走势,当日,保利协鑫股价上涨13.73%,收盘价为2.9港元。
毫无疑问,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和募集资金的用途给予了股价坚实的基础,后者同样也是保利协鑫受到机构追捧的原因。
据悉,配售所得款项会主要用于颗粒硅项目。
提到颗粒硅,部分投资者可能有些陌生,颗粒硅全称为颗粒状多晶硅,是多晶硅的一种形态。
我们平常说的硅料、多晶硅、多晶硅料一般指的是块状多晶硅,而被广大投资者熟悉的单晶硅其实是硅片的代名词。当然,也存在着多晶硅片,只不过因为性能等原因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在“拥硅为王”和“苦硅久矣”的背景下,颗粒硅的出现无疑对原有市场格局带来了冲击。
颗粒多晶硅性能优异,需求高企,大幅扩产,头部硅片龙头企业入局等消息尘嚣甚上,可能影响到多晶硅的产业格局,甚至整个光伏产业。
在市场全面押注块状多晶硅料的时候,保利协鑫在颗粒状多晶硅领域已经蛰伏十年。曾几何时,隆基用单晶硅片领域十年的坚守换来了硅片领域的龙头地位。
同样的剧情,能否如单晶硅片取代多晶硅片一样上演?本篇报告就来讲讲颗粒状多晶硅硅取代块状多晶硅的可能性。
区别于市面上的其他文章报告,本篇将深入到颗粒硅和块状硅的制造流程上去,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期望可以为各位读者带来一点启发。
西门子法VS硅烷流化床法
其实,颗粒硅和块状硅的竞争在业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保利协鑫在颗粒硅领域深耕十多年内,二者之争从来没有停下过。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块状硅还是颗粒硅,他们都属于多晶硅,制造工艺的不同造就了外观和性能上的不同。从产业链上来看,二者都是从工业硅企业获取原材料生产出多晶硅,提供给下游硅片厂商使用。2021年拥硅为王成为了行业的新共识,供不应求产能错配等因素使得价格从年初的8.5万/吨上涨到26.8万/吨,涨幅超过215%。
大幅上涨的多晶硅极大地增加了下游的成本,尤其在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企业痛苦不堪,整体产业链供需失衡,装机量不及预期。
试问有多少产品因为价格过高最终被取代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等离子画质远超液晶但为何液晶成为主流?
显而易见,决定技术路径的选择上价格过高就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新技术替代的条件是什么?在制造业,意味着新技术产出的产品性能更强大,成本更低,更加快捷。
一言以蔽之,物美价廉是新技术产出品的普遍标签。
而能源替代的第一原则同样也是物美价廉,业界称之为降本增效。多晶硅实在太贵了,并且主流的西门子法投产周期长(2年),投资强度大,耗电量高,产能弹性小。
综合这些因素导致扩产产能的释放极度缓慢,未来西门子法多晶硅在产业链条仍旧是话语权较强的环节。
正是这种被动的局面使得下游硅片厂商尝试做出改变,愿意去尝试扩大颗粒硅的使用规模。
头部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隆基、中环均与保利协鑫签颗粒硅长单采购合同,晶澳预计采购颗粒硅近15万吨。并且,在试样阶段发现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改善颗粒硅的杂质问题。
随着客户认可度和市场信赖度不断走高,下游主要企业均签订硅料采购长单,2021年颗粒硅产量已基本被全部预定。
与此同时,保利协鑫在颗粒硅产能端加大发力,继去年底颗粒硅产能突破1万吨后,近日刚刚投产的首个2万吨模块化FBR颗粒硅项目新鲜出炉,更是提出了超过50万吨的产能扩张计划。这其中就包括与上机数控(603185)签订30万吨颗粒硅战略合作。
颗粒硅大规模化生产的开启有望加快生产学习曲线,缩短工艺know-how时间。需求高企——扩产——产能释放——业绩兑现这一制造业领域的规律有望在保利协鑫身体得以实现。
目前来看,西门子法凭借质量稳定的优势,仍旧为主要生产工艺,颗粒硅的发展没有到能取代块状硅的地步,其路径主要还是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杂质,增加在拉晶过程中掺杂的比例。
在颗粒硅需求上升的背景下,扩大量产规模的同时提升技术优势,在需求端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块状硅料产能释放,已然吹响了块状多晶硅降价的号角。
这意味着推进颗粒硅提升渗透率的价格屏障逐步消退。很明显,降价幅度、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颗粒硅渗透率的推进。
未来多晶硅料必然朝着高效和低成本的路径前行,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使然。其中的过程变化莫测,难以估量,即便步履蹒跚,但终究会砥砺前行。
尾声
近日,颗粒硅取代块状硅成为了市场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这其中,既有情绪的释放也有事实的根据。
革命、技术替代等字眼拥有天然的思维刺激,总让人觉得找到了真理,偏执的相信,当处在困惑中时会更加放大。而实际上,更多的是情绪上的感染。
技术的迭代往往被市场冠以革命的标签,对立面的矛盾性具备很高的话题性,从宣传的角度上没错。
但是,不同于话题的时效性,技术替代的过程实际上是极其缓慢,新旧两种技术即便其未来的发展会此消彼长,更多的时间是共存互补,共同推进产业的进步。二者的关系用“互为僚机”来形容更为贴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