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1年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通报则显示,盐津铺子(002847)于2021年1月15日生产的黑糖话梅铅(以Pb计)检测值为3.27mg/kg,远远超过“小于等于1mg/kg”的标准值。盐津铺子再度上榜类似的“不合格榜单”。
成立于2005年的盐津铺子,历经16年的发展,已成为休闲食品行业的“老牌”知名企业。但是,2021年以来,这家老牌企业似乎走得并不顺遂,公司的半年报、三季报业绩表现不尽人意,受到市场嘘声一片,股价曾一度承压;年内又出现食品安全检测不合格的问题。
对盐津铺子来说,2021年俨然成了它的“水逆”之年。
标榜“自产”却遭打脸 食安问题接连被曝光
产品安全是食品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通常,休闲食品生产企业有两种食品生产方式:代工与自产。代工是行业内普遍的现象,而盐津铺子坚持走“自产”,这也使得其收获了市场消费者的信任。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代工模式,自产具备“研发-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的企业,能够有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
事实上,以自产为卖点之一的盐津铺子已经出现过多次食品安全问题。2017年3月,原福建省食药监局抽检中,盐津铺子的甘甜话梅被检测出安赛蜜,违反国家标准规定;2019年,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盐津铺子生产的山椒凤爪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2020年11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试验结果显示,盐津铺子薯片含有2A级致癌物丙烯酰胺。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从消费者的近期反馈中,盐津铺子的产品存在含杂异物的情况:超市渠道购买的食品含有头发;线上渠道购买的食品含有毛发。
从实际情况来看,盐津铺子引以为豪的“自产”模式,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错过电商大发展良机 拖累净利润不增反减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缠身之外,盐津铺子在2021年的经营业绩表现也不如人意。
盐津铺子2021年一季度录得净利润8203.28万元,而在2021年半年报中,公司净利润不增反减,仅为4862.21万元,较2020年同期更是显著下滑62.59%;公司三季报显示,净利润依旧处于下滑的态势,1-9月的净利润为7728.98万元,同样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1.89亿元,下滑幅度高达59%。
值得留意的是,从单季度来看,公司经营在一、三季度均为盈利,二季度则亏算3341万元,这也是盐津铺子自2017年上市来首次出现了单季度亏损。
究其原因,其实盐津铺子业绩的不尽人意是有迹可循的。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拼多多、美团、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入局,社区团购方式大行其道。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社区团购市场交易规模750亿元,同比增长120.58%,预计2021年将达到1040.3亿元。这意味着,社区团购正在侵蚀传统商超的版图。
然而,在销售模式上,盐津铺子依靠商超等传统渠道,电商渠道则起步晚,发展慢。
从2014年起,盐津铺子就开始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布局,但电商渠道的表现却始终差强人意。2017年-2020年,盐津铺子电商渠道营业收入分别为4947.43万元、1.02亿元、7019.50万元、1.0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6.56%、9.23%、5.02%、5.58%。
从营收数据来看,盐津铺子的电商模式营收并没有明显的增长。2019年电商渠道营收总额低于2018年,在疫情下电商团购快速冒起的2020年,也仅保持着2018年的水平,这一结果反映出公司对于电商渠道的轻视。
在电商盛行的时代,传统商超模式逐渐失去了对于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造成了核心客户群体的流失。商超“舒适区”被打破,这种情况下,盐津铺子的不得不开始转型,加强对于社区团购、线上电商等型零售渠道的布局。
新市场渠道的布局势必需要高额的营销成本支持,在半年报中,盐津铺子的销售费用较2020年增长37.95%至2.97亿元,6倍于当期净利润。
错失电商蓬勃发展期后,盐津铺子终于明白了新零售的重要性。然而,当下休闲食品新零售已经极具规模的当下,后入局者想要迎头赶上还需要多少资金投入?又需要多久才能初见成效?盐津铺子的净利润又将在何时扭亏为盈?
一连串的问题,对目前的盐津铺子来说,答案都没有明显的确定性。
(吴鸿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