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已产生且将继续产生化学反应

财经
2021
12/21
06:35
亚设网
分享

资管新规:已产生且将继续产生化学反应

【锐眼看市】

资管新规积极影响可能还在后面,外延扩张将为精细化管理所替代,大而杂资管将为专而特资管所取代。

张锐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 )即将在年底最后一天走完过渡期而正式落地实施。这一被业界认为是涉面最广、标准最严、力度最大的资产管理规章带给国内理财市场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资管新规共计三十一条,内容非常详尽,覆盖了所有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在资管新规公布后有关部门又发布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等配套细则。总体看,这一整套“1+N”政策监管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无非有以下四条:一是提出完全打破刚兑;二是拆除多层嵌套;三是限制非标、限制期限错配和限制杠杆比例并统一杠杆要求;四是定位资产管理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和特许经营行业,并提出实行穿透式监管。

资管新规原计划到2020年底结束过渡期进入正式实施,但由于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步伐,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资产端与资金端均造成冲击,同时因为资管新规所涉及的转型升级产品存量太大,刹车踩得过猛,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勉强达标可能又会分流其他业务发展的资源与精力,故此过渡期延长到了2021年底。现在看来,过渡期延长一年不仅让更多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自然到期,也给资管机构创造了较为充裕的应对时间和空间,从而避免了存量业务急速转型而产生的增量风险。更重要的是,过渡期的延长其实并没有涉及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的任何变动和调整,资管业务的改革方向也没有出现丝毫的改变,相反在正本清源、转型发展、重塑生态等创新力量的驱动下,资管机构各类产品的合规程度不断提高,健康的资管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此前人们担心的资管新规将压制资管产品市场扩张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国内资管市场规模平稳增长至126.72万亿元,与此同时,整个资产质量与结构都得到优化。去通道与净值化转型的政策压制之下,像原先通道业务量较大的信托、券商以及商业银行的资管产品规模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净值化产品领域沉淀很深的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旗下的资产规模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券商、基金公司等纷纷成立子公司,承担从母行或母公司转移出来的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同时,开拓主动型管理业务的净值化产品。总体看来,资管新规颁布前存在的大量刚性兑付以及兜底性产品快速压缩,净值化产品放量增长。拿体量最大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说,目前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占到了非保本理财产品总规模的86%。

资管市场产品转型升级加快的同时,风险也大幅压减。一方面,限制通道和去除嵌套后各种资管计划产品的投资杠杆率明显下降,如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杠杆率较2018年降低了约2个百分点,信托产品计划杠杆率下降了1.32个百分点,券商资管领域的场外配资通道完全被封闭;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规模显著下降,按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说法,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了约20万亿元。

资管新规对未来资管市场的积极影响可能还在后面。一方面,表外业务粗暴式外延扩张将为精细化管理所替代,资管机构以钱炒钱的拳脚功夫再也无法施展,决定胜出的关键除了产品收益率外,更有与之紧密关联的资产端优质资产发现能力、企业与品牌知名度、团队研发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既然政策导向上需要资管机构回归主业,因此,大而杂资管将为专而特资管所取代,资管机构既要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展开纵横深耕,也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加强产品精准定制与个性化设计,须知资管市场高手云集,产品同质化情景下唯差异化方为制胜王道。

以市值法取代摊余成本法将是接下来资管行业资产估值的一次划时代革命。摊余成本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将投资标的总收益平摊到产品购买持有的每一天,收益变动与产品估值不存关联,投资者每天看到的是产品收益率只涨不跌,但却不能了解持有产品面对的市场波动风险,而市值法在每个交易日从市场或者从第三方取得一个估值价格,并将每日估值价格的变动计入当日损益,这样一来投资者便可每天看到产品净值波动,看到自己的收益变化。也正是估值方法的调整,未来资管产品的净值波动将成常态,投资者只赚不亏的理财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