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65%,与上月持平。这也是时隔20个月来首次“降息”,此举瞬间引起金融圈热议。
此前,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通知:自2021年12月15日开始,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时隔一日,监管层再次披露于12月7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0.25个百分点,分别至1.70%、1.90%、2.00%。
本篇文章将围绕央行推出的“降准+再贷款利率下调”组合拳对小微金融的影响进行解读。
近日,各界对于货币政策调整展开多项解读,普遍定调于扶持实体经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进入四季度以来,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扶持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加强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广受业界热议。
回首2021年全年,零壹智库将其定义为“科技驱动的小微金融爆发年”,本篇作为小微金融系列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后将围绕监管政策、典型银行策略、数字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产业互联网等维度展开解读。同时,2022年1月即将发布《中国数字化小微金融创新实践报告》,如有特色实践案例推荐,欢迎留言探讨交流。
图 1:《中国数字化小微金融创新实践报告》研究框架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
一、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货币政策强调稳增长、宽信用
临近2021年末,国内外疫情形势仍处于复杂多变的态势之下,本次央行全面降准旨在解决流动性问题,促使信贷资金真正落实到实体中小微企业,缓解其现金流紧张的棘手难题。央行明确提出,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为何降准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巨大?它能否真正撬动实体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零壹智库梳理本次降准情况与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观察到2022年监管政策与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些趋势。
1.2021年下调2次:各类金融机构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率
12月6日,央行宣布落地“全面降准”政策之后,各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有所差异。其中,国有大行定为11.5%,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以及外资银行等机构定为9.5%,其余中小银行则在8%以下,具体执行标准如下:
表 1:2021年12月6日“全面降准”后的各类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零壹智库整理
说明:上述各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属于正常标准数值。对于近年来监管部门提出的普惠金融贷款增量、地方法人银行的当地政策,将存款准备金率再下调1%-3%。
事实上,本次并非2021年首次降准,此前在7月15日,央行曾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本次再度下调,继续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2.直击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影响深远
对于大多数普通公民而言,往往对于存款准备金的概念不甚了解,难以准确认知其对于实体经济的重大影响。零壹智库简单概述下我国监管部门经过数十年的演变,目前制定的8大货币政策工具如下:
表 2:央行制定的8大货币政策工具简介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零壹智库整理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存款准备金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决定着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高低。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一方面从社会吸纳存款资金,另一方面将存款用于放贷,通过贷款来收取利息。同时,出于储户随时取款的考量,银行必须准备一定比例的资金,不能全部用于贷款。鉴于此,央行界定了一个比例——存款准备金率,将固定资金放在央行。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5%,银行每增加100元的存款,就要将5元放至央行,其余95元自行分配。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交给央行的资金减少,银行留存资金增多,市场流动的资金进一步充裕,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3.展望2022年:稳增长、宽信用,降准释放积极信号
时值2021年末,我国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导致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因此业界普遍将本次央行全面降准,解读为释放流动性,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强调,我国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稳增长、宽信用,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零壹智库注意到,央行在公告中指出——“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表明了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考核任务基本完成,释放流动性将给予金融机构适度灵活性,譬如制造业转型与双碳项目将成为信贷投放新蓝海。
此外,财政政策也应当与货币政策配套支持,从扶持实体经济的视角触达,重点锁定于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结构性减税降费、清理拖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等环节。
二、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定向降息,专项扶持小微企业
在央行宣布全面降准的第二天,央行再次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0.25个百分点”,此举被部分机构解读为定向降息。通过上述对于央行8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全面梳理,零壹智库发现“再贷款利率下调≠定向降息”,央行制定的政策利率体系主要是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MLF利率,其中MLF利率是LPR利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能够感受到“降息”的最直观信号,即LPR利率。最为关键的是,再贷款并非政策利率,而是中国特有货币政策工具。它是由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贷给普通客户的资金,因此称为“再贷款”。再贷款利率的下调,表明监管部门意在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进而使其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真正发挥出货币政策“直达实体”的核心价值。
为了便于清晰直观展现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变化,在此展现各个时间点的调整情况:
表 3:央行制定的政策利率体系与近年来调整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零壹智库整理
说明:表格中标黄部分,展示为各时间点的利率政策具体调整数据,根据央行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三、小微信贷重点:从专精特新、绿色信贷,到制造业升级
面对原材料成本上升、中小微企业账期拉长等风险因素,2021年12月初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多次提出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群体的扶持力度。央行本次发布的降准公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2021-202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零壹智库预判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重点将集中于3个方面——专精特新、绿色信贷以及制造业升级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业务。
1.专精特新:锁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何为专精特新?从北交所开市至今,这一概念瞬间成为热搜词。究其本质,核心在于企业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专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范畴,这类企业一直以来均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扶持的客户群体。翻阅有关专精特新的政策文件,零壹智库发现最早源于工信部在201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专精特新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国家将培育和认定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后7、8年的时间,各部委陆续出台了扶持“小巨人”一系列政策。
表 4:有关“专精特新”具体含义
资料来源:工信部,零壹智库整理
从行业划分的视角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聚焦于工业,结合此前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这类企业主要分布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园区之中。
图 2:截至第三批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所属行业分布(单位:家、%)
资料来源:Wind,零壹智库整理
2.绿色发展:“碳中和”“碳达峰”战略下的必然选择
朝向低碳转型、节能环保方向迈进,已成为中小微企业的必然发展方向。在绿色租赁、绿色设备项目等方面,银行业对于绿色低碳的信贷投放持续加大。然而,这类贷款规模通常高达上百万、上千万,无法完全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实现线上化运营,因此需要采用“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构建绿色金融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此外,2021年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也与“双碳”理念相吻合。受到疫情冲击,广阔的农村与县域地区农产品(000061)销售面临瓶颈,大量涉农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信贷投放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3.制造业升级:提振共同富裕,推动高端升级、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上述提到的“专精特新”企业,一部分也涵盖了制造业。回首12月份的3次重大会议,从中可预判出2022年有关扶持实体经济的基本规律:
12月6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重提“六稳六保”,明确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财政政策要精准、可持续,并强调将促进房地产的良性循环;
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
12月13日:央行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出将持续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此前在12月10日,银保监会也指出,指导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不难看出,监管部门将制造业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之一。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我国经济正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因此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应当从绿色金融、数字供应链金融等方面进一步加速创新,促进产业互联网建设,实现产业、科技与金融三者的联动。
面对拉闸限电、原材料成本上涨、国际贸易不畅、汇率上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迎来了空前的生存压力。从2019-2012年制造业PMI指数来观察,2021年PMI指数在50%以下的,涵盖9月的49.6%、10月的49.2%。这一数值水平除了疫情爆发初期,在2020年2月仅为35.7%,近两年均无其他月份达到如此低值水平。截至11月末,制造业生产指数达到52%,超越了新订单指数。从长远发展来看,经济增长点更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与按需定制。
图 3:2019-2021年制造业PMI及其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
资料来源:Wind,零壹智库
“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在制造业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构建细分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银行业将信贷资源投放给供应链上下游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带动更多的企业走向富裕之路。当前,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格局下,我国通过金融科技来连接平台、网络中的小微市场主体,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四、小结
本次央行推出的“降准+再贷款利率下调”组合拳,将释放1.2万亿资金,对于提振实体经济发展而言,是一次极大的利好。零壹智库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小微信贷服务并非仅仅是政治任务,它代表着银行业公司金融的未来转型路径,对于特色细分行业的选取则展现出战略定力。
尤其是年末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专精特色”扶持方向后,预示着2022年一批小巨人企业、绿色环保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将成为信贷投放重点,进而驱动产业互联网与数字供应链金融全面发展,构建一个共同富裕的新型经济体。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