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会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做大做好“蛋糕”,再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分好。
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宁越敏教授看来,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主要有两个难点,分别是如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际上,共同富裕涉及的问题很复杂,在共同富裕命题下,需要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如何?城乡协调发展涉及哪些问题?该如何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此,宁越敏提出要鼓励大城市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开,培养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以及推动我国遗产税的实施。
尊重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 落实改革户籍制度
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开始出现。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向沿海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进城农民职业发生转变,但身份没有变化。
“对这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仍是农村户口,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待遇无法获得,且保障的缺失会延续至第二代。”宁越敏表示,城乡差异不仅仅是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户籍制度固化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不能实现同等待遇,共同富裕目标就难以实现。
针对此情况,宁越敏提出,共同富裕第一步就是市民化,让在城市工作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各种社会保障服务、子女受教育权等。
市民化的背后是政策所限。但政策不是一直不变的。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演进,城区3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开始全面放开落户条件,300~500万人口的城市放宽落户条件,但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还是控制人口流入政策。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发展任务,鼓励超大特大城市放宽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反映在城市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直认为外来人口最难落户的上海,11月末颁布的政策显示,将试点在上海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的可直接落户。
在宁越敏看来,上海放宽落户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该举主要引进的是大学生,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促进作用甚微。宁越敏提醒道,如果能够真正落实改革户籍制度,尊重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就可以大大扩大市场需求,由此能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
培养造血能力 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减少区域差异则是第二步。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等客观因素差异非常大。例如,四川凉山位于川滇交界处。不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更是频繁发生。
凉山的现实情况不过是贫困地区的一个横切面,生产方式上的历史鸿沟依然大量存在。
针对此情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提出要考虑相对均衡的生产力布局,例如西部开发战略,培育新兴工业城市等,但不平衡发展依然愈演愈烈。
反映在人口流动上,资源丰富、经济活跃力度高的城市往往是人口迁移流入地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东北地区双双下降,东北地区下降最多,达1.20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全省人口负增长。
值得喜悦的是,宁越敏介绍道,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具有资本主义国家不具备的优势,例如对口支援。对口支援是指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性行为。目前我国多地已经开始实施,例如,上海对口支援云南,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和新疆。
对口支援不仅仅是向贫困地区输血,而且用培养造血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防止财政援助无底洞的发生。宁越敏表示,对口支援是针对区域差异实施的一个共同富裕、且行之有效的做法。
QA问答:
Q:如何看待企业捐助,是否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
A:企业做善事很好,需要给予支持,但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能力来做善事,而不应该是超过能力之外。一定要讲清楚,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也就是说,第三次分配不仅仅是企业家捐款,更重要的是遗产税的推行。举例来看,日本遗产税最高税率达55%,第一代遗产传到第二代时,遗传的财富已经减少一半,等第二代传给第三代的时候,便可能只拿到第一代1/4的遗产。
(常丹丹 HO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