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禾迈股份上市首日(12月20日)的表现令不少投资者意外,在发行价创出A股史上新高的情况下,挂牌首日股价还能上涨近30%。21日微微调整,跌了约2%。
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很难预测,之前新股上市有暴涨的,也有不少首日即破发。不过,专业机构给出的IPO报价代表了市场化方向,它们是通过公开的、符合要求的博弈,达成的价格。
禾迈股份20日的表现,让捏了一把汗的投资者放了心。发行价格达到557.80元/股,投资者中一签需缴款27.89万元,公司市值达到200亿元,而公司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4.6亿元、4.95亿元、5.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86.02万元、8053.8万元、1.04亿元、1.22亿元。公司规模不大,盈利也不算高,有这么高估值,确实令人感到诧异。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价格是发行机构向专业投资者询价出来的结果。禾迈股份发行中共有384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7649个配售对象符合要求,询价报价区间是52.5元/股至798元/股,最高价和最低价相差十多倍,结果大多数机构都报了高价,尤其是基金管理公司,报价加权平均数605.92元/股,524.28元是申报频次最高的价格,对应的配售对象数量为361家。
禾迈股份的主业是研发生产光伏逆变器,这个领域近来出了不少牛股,投资者极有可能参考同类公司估值,而且国人还愿意给新股更高一点儿的估值。
这个价格还是让部分投资者不放心,禾迈股份IPO整体弃购率为6.51%,放弃认购金额高达3.63亿元,刷新科创板弃购纪录。
上市首日的禾迈股份股价上涨,说明那些专业机构并没有看走眼,当然之前同样是这些投资者,在百济神州上的报价,就让投资者蒙受损失。这说明专业询价机构也并不能总是准确地给出一个合理价位,让投资者赚到钱。但是,这已经是市场能做的最好选择。既然选择了市场化,就要相信市场的能力,接受市场化给出的结果。
同样是市场化,也有一些可以调整的空间。比如9月份,因为之前新股询价出现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等行为,监管部门作出了一些调整,短期内抬高了新股发行的定价中枢,出现新股破发情况,或许过一段时间,机构投资者会对报价风格做出新调整。
另外,市场变动剧烈,同一概念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估值变动,就如同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一样,总是只能反映某一时期状况,新股定价也是各方合力,照样不会尽善尽美。
即使在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专业投资者同样报价不准。以港股为例,新股经常破发,很少大涨,亏钱的不在少数,按道理,这些投资者都是不想亏损,想赚钱的,一二级市场应留有差价。
最好的发行结果是既能让新股发行出去,又能让一级市场投资者可以赚到钱,差价又不能过大,这其实颇难。
从国内新股发行询价来看,近些年做了不少调整,改革并不是一劳永逸,发行机制和所处其中的机构,也在不断寻找平衡点。市场化询价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对买卖双方更为公允,调整应该是沿着这条路让细节更完善。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