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韭菜心酸史:50元的天齐锂业卖飞了 我凭实力在亏钱

财经
2021
12/22
20:34
亚设网
分享

90后韭菜心酸史:50元的天齐锂业卖飞了 我凭实力在亏钱

2021年即将画上句号,对于A股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从交易量来看,截至12月22日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已经连续第44个交易日突破万亿。

从投资品类来看,板块轮动是股市这一年的主旋律。新能源、锂电池、元宇宙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基金受到年轻人的热捧,成了“心头好”。不过,行情如过山车,就连明星基金经理、千亿顶流“坤神”也有走下神坛的时刻。

“年初热捧,年尾骂街”可以说是站在投资者视角的精准描述,你是否有参与其中?

临近年末,时代财经推出《2021年金融狂想》策划专题。在“投资狂”这一篇中,我们邀请了多位90后讲述了他们这一年的投资经历,以此勾勒出年轻一代的理财现(惨)状。以下是投资者自述。

投资小白“大包围” 吴盈盈,27岁,编剧

很多人都梦想自己会发财,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扑得太狠就行。

有人说,每个月拿出工资20%来理财,是比较好的资产配置。我从8月份开始买基金,每个月投2000块。

第一次投资,不太懂,热门行业都买了,半导体、消费、医疗、新能源……还有一只固收类,看支付宝金选买的,比较没脑子,但也省事。

从“一张白纸”到现在,虽然不是身经百战,但也算有点心得。

一般就是涨的时候不动,跌的时候买入。只要不在高点买入,多点耐心就能赚钱。

千万不要买“大路货”,100亿以上管理规模的基金要小心选择,因为操盘难度比较大,你看“坤神”今年跌的惨状……最好是挑30亿-80亿的盘子,很容易出黑马基金经理。

基金最近跌得一塌糊涂。昨天我搂一眼,新能源跌4%,医疗跌3%,马上从微粒贷借了4000块,各补了2000块。

(所以今年收益还行不?)

“目前还是负数。”

(那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存款是负数”。)

今年的行情肯定是不好的,我赚了500多块钱的时候,支付宝显示已经跑赢了70%的广东基民。

现在这个时代,不交点学费是没办法赚钱的,如果真的到了什么人都能赚钱的时候,那就该撤了。

对明年的预期:不会太贪心。

炒股要心态好,买基金更是 林亚,26岁,出版社编辑

我是因为工作需要才开始理财的,刚好一年的时间。日常工作跟金融、资本市场打交道比较多,但又不是完全专业的投资者,属于具备一点基础知识的合格韭菜。

今年的整体收益,可以说勉强赶上了国债,非常不错。(苦笑)如果要说对市场有什么看法的话,咱就是说,挑战4000点的那位大佬能不能再出来走两步?

开玩笑的,正经来说,我觉得今年板块轮换是主线,碳中和大概念还是能跟的,但注意低估值和新概念。有色金属、电气板块,在大背景下会有不一样的空间,可以作为明年的参考。

我手头股票、基金都有买,比例大概是1:3,基金里面又配置了部分债券基金。最近行情太差了,如果一开始老老实实买债基,可能更稳定。不过收益差也不能怪基金差,而是因为多次投入(每月工资),拉低了平均收益率。

股票吧,啥都买过,主要是制造业,还有周期股。基金这部分,有一只偏新能源的物流基金、还有一点新能源,其他就是消费。我在7月份左右清掉了新能源基金,由此完美错过大涨,所以说亏钱是凭实力。

操作频率基本一周一次,股票账户每天都会看,基金就是看了也没有用。这其实还好,有的股民喜欢赚短线的钱,还有的尤其爱买ST股,我是坚决对ST说NO的那一类。

开始炒股之后,我每天都读财经新闻,或者看研报,如果碰到特别有兴趣的话题,就打电话给券商分析师聊一聊。具体操作上,比如买股票的话,先从财报里大致研究一下这家公司,有疑问就打电话给证券部,一般都会回答投资者的问题。

遇到股票或者基金回撤得特别厉害的时候(当然今年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我一般不动,或者低位补仓。

不过说起来,在今年6月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我卖掉了50块钱的天齐锂业,9月份这只股票涨到了143元的高位,如今再想起来,只能欲语泪先流。

要说明年的展望,也别说展望了,如果能赚10个点已经很满足了。经济整体下行,通货膨胀,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基金基本不会动,市场行情如此,基金经理都跑赢沪深300了,我还动它干嘛呢。讲真,要推荐的话就选偏债基金,就是高比例的债券,对冲股票风险,保证收益在10%左右,已经很优秀了。

大风大浪下,要么搏命,要么选回撤低——这就是我当韭菜以来的心得。对了还有一点,股票基金分开买,对冲风险很重要。我曾经一度在基金上亏掉三千,但是股票赚到了。

赚自己能赚的钱 Dengo,29岁,投顾

今年我买了20多只股票,包括A股和港美股。

A股买了三、四只。我关注低估值个股,比如金融股,还有一些没有被挖掘的新能源个股。收益率在30%以上。

今年都说是新能源元年,新能源概念强劲。有一只阳光能源,我6月份买进时90多块,涨到7月份110块卖了。谁知道“卖飞”,不到半个月涨到160块。好几只新能源股都这样。

所以我认为,如果想“短炒”,赚自己能赚的钱就好,这取决于你的认识和坚持。在认知以外的,就不是你能赚的钱。

想赚A股的钱还要紧跟国家政策。比如12月初召开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还有央行12月20日公布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只降一年期,五年期利率维持不变,这都说明国家有意帮助中小企业,而不是投进房地产。

相对A股,美股更适合价值投资。美国资本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散户少,机构多,80%以上个人投资者持有股票一般都在5年或10年以上。

但今年中概股行情不好,我去年赚的十几万都亏进去了。很多人向往外国自由市场,今年赚钱的都是A股。

这也印证了“high risk,high return”(高风险,高回报),没有一样理财产品是低风险、高收益,而且流动性非常好的。即使做我们这一行,炒股也不是百分百赚钱。

基金方面,我买了新能源、医药、证券基金,综合收益率大约30%。除了指数基金用定投,其他都是一次性投进。如果哪只基金跌得厉害,我再加仓,降低持仓成本。

买基金要做好四步。第一,放眼全球宏观市场,选择哪个国家市场;第二是研究微观层面,分析个别行业以及公司,选择龙头还是潜力个股;第三是做风险管理,主要是收益预期管理;最后是投资方式,选择定投还是一次性投。

这届年轻人确实对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兴趣都一般,但谈到搞钱,大家都很来劲,使劲关注理财大V。但我认为千万盲目跟风,做好以上四步后,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

还有一个大前提,用闲钱来做投资。

基金流动性好一般,如果不持有半年以上,买入和赎回费用比较高,而一年以上很多基金不收赎回费用。我的基金买了一年多,到现在都还没拿出来。

很多人说明年A股大盘能到4000点以上,个人认为很难到。明年可能在3400-3800点徘徊,我比较看好正在低估值的消费赛道。

以上综述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受访者非常严谨)

佛系“存钱罐” 邓颖,26岁,公司白领

有一种理财,叫你妈觉得你需要理财。

年初我妈教育我,要对钱有规划,希望我存钱,所以我挑了两只基金,一只是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一只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C。

买新能源是因为去年买了新能源车,觉得比较有前景。新能源的近一年涨幅67%,军工的近一年涨幅33.77%。

我每个星期定投几百块,一个月投一两千。收益最好是前两个月,每只都有30%以上的收益率。最高的时候,有将近40%的收益,但我没有卖,因为我当存钱罐使用,万不得已也不拿出来。

后悔之前手里有钱,没有再投多一点。

“因为当时走势往上,如果多投了收益会更高?”

“不,我定投金额是根据当下收入水平来的。”(哭笑)

好几年前我也买过股票,赚了一千多块,但因为每天都要盯盘,太麻烦了,转战基金。但我就每天看看收益,啥都不干。

一句话总结我的理财经历就是“佛系”,勇敢跟着国家政策走,选比较了解的大行业,看看基金的配置。抱着不亏钱的心态,比存钱利率高一点就好。

我在理财,财不理我 张雨露,26岁,设计师

我大概是从两年前开始理财的,刚开始受到一本书《小狗钱钱》的影响,觉得学点理财还是很有必要的,就从基金定投开始了。

今年整体的收益,等我去看一眼,哎确实没赚,粗略估计亏了2个点吧,不过这两年我已经锻炼得比较佛了。手头买了好几只基金,拿得比较久的是白酒跟医药,众所周知,今年消费这个回撤率,也不指望回本了。其实年初的时候赚了不少,大概40%~60%,当时觉得反正定投就当存钱了,就没操作。

其他的还买了周期混合、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在我的认知里,指数应该属于稳健型,但没想到这俩也没赚。

一年过去,我还在理财,然而财不理我!

我的操作习惯就是基本不操作,之前也说了定投是为了存钱,我基本上每个月拿出工资的1/5作为理财资金。啥时候赎回倒是不着急,按照市场周期可能两三年、五年都有可能。接下来准备配置点债券,至少不会大起大落,就当兜底了。

平时会关注财经新闻,看看大盘、板块行情什么的。今年整体的行情比较神奇,从消费、医药到新能源、锂电、元宇宙,基本上都轮到了,如果踩中了任何一个风口,估计都赚了。但是挑选一只合适的标的挺难的,概念热的时候大把人追捧,凉的时候也很快,如果风险不在我的承受能力内,我就不会追高。

个人认为,学习理财是一门必修课,光靠工资是不可能跑过通货膨胀的。其实市场上有很多课程、书籍可以帮助提高认知,每家券商App里也有很多相关知识,前提是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商课”骗了!

对明年的预期,就是说希望能平衡、稳健一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有,决定尝试买股票了,争取早日进入科创板(投资金额门槛)!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