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腾讯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将所持有约4.6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本次派息后,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不再为第一大股东,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京东董事。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分红通常有派股(发股票)和派息(发现金)两种形式,腾讯此次以所持京东股票的形式向股东派息,是比较罕见的做法。从操作来看,直接向股东派发京东股票,免去了先减持再派息的过程,不仅流程的简化可以节约成本,也能避免直接冲击京东股价,理论上讲是一举两得的做法。然而,受这一消息的影响,京东23日股价却暴跌7.02%。
市场核心的担忧是,腾讯此举是不是一轮主动瘦身的开始?这一次减持的对象是京东,下一个会是谁?从公开资料看,腾讯投资的范围已经覆盖全球 20 多个国家,覆盖包括电商、本地生活、医疗、出行、金融、游戏等 20 多个互联网行业,囊括早期投资到战略投资覆盖全融资阶段。其中,独角兽超过 50 家,包括京东、美团点评、拼多多、快手、滴滴、58 同城、知乎、阅文集团、丁香园等。
这一系列的投资不仅成功,也堪称双赢。在京东、美团等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腾讯的资金支持和流量支持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对腾讯来说,对京东、美团等具有头部平台潜力项目的“掐尖式并购”,不仅在财务上获得丰厚回报,也在客观上将自身的护城河进一步拓宽了。但这种双赢,对后来的初创企业形客观上也成了比较大的准入障碍,在某些领域也形成了实质性的垄断。
2021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0)》就明确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凭借巨大资本力量,大量投资并购初创平台和新兴企业。对与自身业务具有互补作用的,在并购后通过优势业务“引流”抢占市场份额;对与自身业务可能产生竞争的,在并购后通过团队整合等方式彻底消灭潜在竞争对手。由于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初创平台和新兴企业往往对互联网巨头的收购要约难以抗拒,如果拒绝收购要约,将可能面临互联网巨头集中资源的“降维打击”。
互联网巨头这种“掐尖式并购”,一度也引发社会公众关于扼杀竞争对手、阻碍创新的普遍担忧。不过笔者认为,从商业角度看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中,一家公司不断巩固自身的护城河的做法并无不妥。但是,由于互联网经济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的典型特点,其“强者恒强”的特点会更突出,形成垄断的时间点也会更早。2014年以来的4G和智能手机普及浪潮中,领先者步步领先的格局确实是非常明显的。
而在当下,4G早已遍及市场的每一个角落,5G应用也已经开始起步,不管腾讯出于何种考虑退出京东的投资,笔者都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向前看,移动互联行业内全行业都有增量空间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将更残酷,各方面面临的约束也在增多。随着元宇宙等新一代互联网形态的兴起,腾讯在4G时代沉淀的市场优势能否永远延续下去?这其实是不确定的。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那么笔者认为,我们后续还会看到更多类似的举动。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