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成都银行(601838,SH)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这家西部标杆城商行以亮眼的经营业绩、坚实的发展质量,为过往积淀打了一个精彩的总结。
作为一家以国有股本为主、外资战略入股、股权多元均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5年来,成都银行秉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牢牢把握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综合实力位居西部城商行前列,部分经营指标达到国内先进银行水平。
2021年1~9月,成都银行完成营业收入131.35亿元,同比增长26.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1亿元,同比增长22.15%。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资产规模增至7465.30亿元,较年初增长14.42%。
这一年,这家带着朝气和锐气的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以“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为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改革转型,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稳固树立业务特色和竞争优势,不断释放增长潜力,不但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也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截至2021年9月末,成都银行核心负债即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升至79.60%,创下近四年以来新高;不良贷款率降至1.06%,降至近七年新低;拨备覆盖率达到387.41%,提升至2013年底以来最高点。
如今,站在2021年岁末,回首成都银行奋笔疾书的这一年,有四个关键词值得被划线聚焦。
【关键词一:成长】
业绩持续高增,资产规模突破7000亿元
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显著的区域竞争优势、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径、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水平……近年来,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成都银行不断释放增长潜力,业绩连续高增,资产增速、利润增速、资产质量等指标均位居行业中上游水平。
2020年,成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53%,增速位居A股上市银行第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94%,位居A股所有上市银行之首。
进入2021年,这家西部地区标杆城商行仍在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保持高成长、高盈利的特质——
一季度资产总额突破7000亿大关,在3月末达到7137.41亿元,并于9月末增至7465.30亿元,较年初增长940.96亿元,增幅14.42%;
在“稳定存款立行”的经营方针下,上半年存款规模节节攀升,较2020年末新增818.75亿元,创下历史最好半年业绩,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升至76.53%,创下近四年以来新高;
前三季度完成营业收入131.3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01%、22.15%,营收增速为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
9月末,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再降0.31个百分点,降至1.06%,达到近七年来新低,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拨备覆盖率经过连续三个季度的提升,于9月末升至387.41%,不但较年初增加93.98个百分点,也达到了自2013年底以来的高点,风险抵御能力稳步增强。
截至2021年9月末,成都银行资产规模已达7465.30亿元,较年初增长940.96亿元,增幅14.42%。
业绩规模高歌猛进的同时,成都银行未雨绸缪,积极以市场化手段补充资本,为后续业务发展打开成长空间。
2021年6月28日,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发布了2021年度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中国内地共有144家银行上榜。其中,成都银行一举跃升37位,位列全球银行1000强第217位。
而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成都银行位列第38位。此榜单是参考巴塞尔协议Ⅲ和监管机构相关要求,按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序,对中国银行业前100家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及资产质量的综合展示。
【关键词二:创新】
科技打造智慧银行,特色化服务筑牢“护城河”
近日,央行网站公示的“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单位和奖项信息显示,成都银行“基于云架构的分布式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项目”获得三等奖。
近年来,为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成都银行主动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向数字银行、智慧银行转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由业务支撑向科技赋能转型,努力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高效对接。
为加快数字化转型,2020年,成都银行组建了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围绕“五类用户、十大方向、四个支撑”,推进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规划,完成两地三中心IT基础架构建设及数据中心迁移,并不断深化业务和技术融合,挖掘数据价值,提升风控和精准营销能力,实现了信息科技能力跨越式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巩固技术优势,也被成都银行贯穿到了2021年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
2021年,成都银行启动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多中心一体化运维平台、“两地三中心”异地灾备扩容等多项信息科技工作建设,持续提升全行信息安全水平、运维能力和运维服务水平,提高业务连续性支撑能力。
2020年年末,成都银行信息科技人员已达240人,占在岗员工总数的3.88%。2021年,该行持续吸纳金融科技人才,仅总行层面就计划招募30名金融科技专才,计划采取“一对一”导师制,通过项目推动,着力提升银行信息科技开发能力,培养金融科技人才。
除了科技创新外,成都银行今年不断开展业务创新,通过打造特色化金融服务,进一步筑牢市场竞争“护城河”。
公司金融业务方面,持续对接中央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大产业项目,丰富项目服务手段,围绕省市重大产业规划,加大对地方重点产业的精准营销,多点突破培育业务新增长点。
个人金融业务方面,深耕社区,优化网点布局,加速智能化建设,践行金融适老,以创新思维倾力打造“成小探”作为成都银行金融宣教IP形象,成立四川省首支金融文艺宣传队,用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金融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同时,整合社区服务、物业、商户资源,构建“金融+”社区网点金融服务功能与生活多元场景互融生态圈。
小微金融业务方面,积极发挥“创新效应”,提升融资便利度。加大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整合优化“政银”产品体系,推出“天府科创贷”“服保贷”等面向全省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积极参与成都市“蓉易贷”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文创通”等中小微企业专属产品,有效拓展普惠金融覆盖面。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由刘进执导,孙俪、赵又廷领衔主演的《理想之城》强势开播,这部年度大剧顺利制作的背后,就有着成都银行“文创通”产品的资金支持。作为成都市破解文创企业融资难题的普惠性金融产品,“文创通”自2019年7月正式推出以来,运用“政银”和“政银担”的成熟合作模式,帮助文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发业内强烈反响。2021年1~8月,“文创通”累计支持文创企业86户、投放金额4.62亿元,成立以来累计投放金额已达到13.76亿元。
2021年9月12日,在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成都银行“文创通”特色金融服务凭借创新探索领域、创新信贷模式、创新融资服务等特点,荣获“2021年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优秀案例”。
【关键词三:转型】
全速推进改革转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战略引领之下,成都银行的改革转型在这一年蹄疾步稳,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1年,在成都银行战略规划引领下,成都银行对标一流、着眼长远,坚持“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战略转型方向,全速推进改革创新转型。
为实现高质量转型,该行将“上市提能、区域发展、综合经营”作为发展引擎,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深入推进经营管理重点项目评估,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管理机制,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抓好战略规划落地落实,驱动全行管理效能和价值创造能力全面跃升。
“精细化”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营销、精控风险等各类精细化水平的提升,成都银行的经营效益更高、盈利能力更强,中后台支撑能力更强。
“数字化”方面,成都银行投资数亿建设的新数据中心成功投产,机房基础设施达到国家A级机房标准,是成都银行金融科技核心能力建设的重大规划布局,能够有效满足全行未来8~10年IT系统发展需要。
“大零售”方面,成都银行持续提升零售板块业务贡献度和核心竞争力,通过筛选目标客户、加强管理、开发产品等方式,重新赋予个人经营贷款业务活力,在巩固储蓄业务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向个人客户AUM综合管理转型,并制定了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AUM管理规模不断提升。
2021年上半年,成都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持续向好发展,深化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中间业务品种更为丰富完善,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进一步拓展投资理财品类,产品类型更加多元化,“芙蓉锦程”系列理财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6月末,该行存续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457.03亿元,较年初增长81.71%,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1.94亿元,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其中,2021年3月25日,为深入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银行与重庆农商行旗下的渝农商理财公司共同发行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题理财产品,这也是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只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的理财产品。成都银行首期发行规模为7亿元,期限358天,产品类型为净值型,业绩比较基准4.20%,产品募集资金全部投向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企业债券,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类企业债券。
转型带来的强大发展动力,令成都银行在多项业务上获得突破。以国际业务为例,2021年以来,该行从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中小出口企业发展跨境业务,业务拓展成效明显。
为加强贸易融资服务支持,成都银行落地四川省首笔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将出口贸易融资办理时长由2天大幅压缩至2个小时,大大提高融资效率和便利性;为加强跨境清算服务支持,上线SWIFT GPI(全球支付创新)服务,实现跨境资金状态以及中间银行收费精准追踪、安全可查,并与富国银行、澳新银行等国际领先银行深化账户行关系,建立代理行近400家,打造遍布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清算网络;为加强汇率避险服务支持,不断完善汇率避险产品服务,落地了成都首批、地方法人银行首笔业务担保项下远期结售汇业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了汇率风险管理中的痛点。
另外,成都银行还不断加快投行业务发展,2021年上半年承销债务融资工具金额96亿元,实现了对四川省级、成都市级、成都主要区县优质国有企业的全面覆盖;提供顾问服务项目金额220.4亿元,在成都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位居前列。
【关键词四:价值】
扎根本土服务地方 品牌价值居中西部城商行榜首
成都银行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被“擦亮”。近年来,成都银行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和优质的金融服务,获得客户普遍认可,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同时,该行开发的包括“壮大贷”“成长贷”“科创贷”“易采贷”“惠抵贷”等在内的一系列小微企业融资品牌,也在小微企业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
今年,经成都市六部门联合评选,成都银行荣获“2021年成都市重点产业上市龙头企业”称号,成为15家获评企业之一,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此外,在英国知名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Banking 500 2021)中,成都银行位居全球第188位,同时位居全国城商行第8位、中西部城商行首位。
上述排行榜是通过分析财务数据等方式评估银行市场影响力,通过设立不同银行的品牌折现率等步骤测算银行品牌价值。截至目前榜单已连续发布15年,是全球银行界公认的具有较高权威性的品牌价值排行榜。
值得被关注的,还有成都银行始终在追求的社会价值。
身处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银行坚持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借助成都在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和辐射作用,并结合川陕渝三地共同的产业优势,积极做好金融支持和资金要素保障,加大对地方重大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2020年,该行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信贷投放超1000亿元;为115个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提供“一案两书”申报服务,银行机构中占比近40%,在成都本地市场排名榜首。
2021年10月20日,成都银行将其第14家分行落子四川绵阳。绵阳是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腹地,也是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及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未来5年内,该行将在绵阳区域实现不低于500亿元的信贷投放,以“金融+科技”“贷款+投行”等创新模式助推绵阳市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围绕“双碳”目标,成都银行还将绿色信贷升级为自身战略,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设置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专属服务,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截至2020年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8.61%,达到44.37亿元。2021年上半年,该行利用新都区绿色平台“绿融通”,为绿色企业提供精准优质的金融服务,累计引导28家企业完成平台注册工作,及时响应37笔企业融资需求,通过平台线上接单完成融资金额合计5.53亿元。
另外,2021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向脱贫地区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累计捐赠265万元,并积极运用“农贷通”平台,累计向74户农户发放贷款211笔,金额34.67亿元,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工作。
2021年11月26日,由成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21第十一届成都百强企业榜单发布会”召开。大会公布了2021成都企业100强榜单,成都银行位列“2021成都服务业企业100强”第3位,较上年提升6位;位列“2021成都企业100强”第20位,较上年提升7位。 文/金浩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