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百济神州(688235,SH)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按照计划,200多亿元的募集资金将投入药物研究和临床开发等项目,这艘承载近50款商业化产品及临床候选药物的巨轮,将持续朝全球巨头的目标行进。
但随着上市首日破发,公司高估值是否合理的讨论浮上水面。浙商证券表示,对比同行,百济神州目前盈利能力一般,营收增速较高,业绩有望逐步放量。要想实现巨头梦,在海外实现规模化收入,公司还需闯过全球临床试验和本地化两大关卡。
研发管线“大而美”
作为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创新性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目前,公司共有3款自主研发药物处于商业化阶段,分别为BTK小分子抑制剂百悦泽,抗PD-1单抗百泽安和PARP抑制剂百汇泽。其中,百泽安获批5项适应症且均进入医保目录,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抗癌药。
而这只是百济神州庞大研发管线的一角。截至2021年11月4日,百济神州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共有48款,包括10款商业化阶段药物、2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6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公司共有3款自主研发药物正在上市销售、8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在研阶段,以及37款处于临床或商业化阶段的合作产品。
放到国内创新药市场,目前与百济神州发展阶段类似、在抗肿瘤药物领域有布局的创新药企业主要包括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贝达药业、复宏汉霖和康方生物,而百济神州的市值和产品数量占绝对优势。
优势的背后是高昂的研发费用。招股书显示,百济神州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率为452.66%,可比上市公司均值68.7%;2019年百济神州研发费用率为223.03%,可比上市公司均值88.89%。
不难发现,不同于先做几个药赚钱,再用收益研发新产品的“小而美”模式,百济神州更倾向于“大而美”,而这种模式也获得了不少券商认可。例如,西南证券认为,研发是百济神州的核心驱动力,BD(商务拓展)是强助攻,自研+合作双轮将驱动公司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Biopharma(一般指业务覆盖研发、生产、产品商业化等一体化环节的生物制药企业)。
国际化战略坚定
“百济神州成立之初(就有)两根DNA,一根是科学,一根是国际化。”在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的新闻发布会上,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王晓东如是说道。
抗癌药出海是百济神州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2019年11月15日,百悦泽成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中国原研新药实现了出海零的突破。截至2021年9月,百济神州在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超过95项计划中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包括38项Ⅲ期或潜在注册可用的临床试验。
授权合作是百济神州国际化战略的另一体现。截至2021年11月4日,百济神州通过合作研发与授权,引进了瑞复美、维达莎、安加维等9款商业化或近商业化阶段产品。2021年1月,百济神州与诺华制药达成合作,授权百泽安在海外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业务,涉及总交易金额超过22亿美元,为国内药企单品种交易最高首付金额。
不过,作为创新药出海的必经之路,全球临床试验的困难不容忽视。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曾表示,全球临床开发还需要多方位的协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则表示,公司要在海外形成规模化收入还需打通全球试验和本土化的关卡。未来,百济神州不仅要建机制,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文化,包括共识、价值观上软性的东西,到时候,公司在治理方面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