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起步算起,中国期货市场一路栉风沐雨,走过了31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期货市场改革至今渐入佳境。即将过去的2021年,中国期货市场实现多项跨越式发展,保证金规模首破万亿,市场建设亮点纷呈,服务实体扎实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许孝如
对期货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2021年落幕之际,证券时报记者与业内人士深入交流,决定以八大关键词作笔,为行业描摹时年“肖像”。
破万亿
2021年,中国期货市场延续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类机构和产业客户踊跃入市,全市场保证金历史上首破万亿大关,树立市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据中期协数据,今年4月底,全国期货公司客户权益升至10243.52亿元,首破万亿大关,之后行业规模扩张不停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期货公司客户权益达到12153.75亿元,同比增长57%;1~10月全国期货公司合计净利润为109.69亿元,同比增长70.09%。伴随着市场的稳步发展,期货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也不断拓展。
谈到中国期货业发展,兴业期货董事长吴若曼表示,中国期货市场覆盖品种愈发完备,所涉及行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价格发现和定价能力持续强化;市场流动性和容量不断扩大;场外市场持续壮大、工具和业务模式不断增加。这些都为期货市场服务广大实体经济和投资者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指出,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第一,品种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已经上市94个期货、期权产品,覆盖农产品(000061)、有色金属、钢铁、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第二,市场容量和深度不断扩大。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已突破1.2万亿元。第三,法律约束逐渐规范。随着所受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期货行业大有可为。
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特别提到了国内财富管理发展给期货市场带来的机会。在他看来,财富管理在推进的过程中,一定会考虑到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目前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善于利用衍生品,从专业的投资角度而言,风险是更需要管理的问题。
创新
创新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2021年也不例外。
今年初,生猪期货率先上市成为行业盛事,之后花生期货、棕榈油期权、原油期权等新品种陆续推出。虽然今年期货市场上推出的新品种数量不多,但行业还是围绕市场建设和功能发挥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首屈一指的是广期所的开业。2021年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简称广期所)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内第五家期货交易所。广期所总经理朱丽红近期参会时透露,根据证监会批复的广期所两年品种上市计划,广期所产品布局主要涉及4大板块、16个品种。其中,碳排放期货等绿色发展类是核心战略板块。
此外,上期所旗下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打通期现结合“最后一公里”,目前基本实现上期所品种全覆盖,有效提升了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在业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从发展趋势看,我个人最关注场内外市场联通、境内外市场打通,创新型期货品种上市及创新业务模式等问题,一方面这关乎期货市场本身规模的持续壮大,另一方面则关乎其发展成长质量。”吴若曼说。
浙商期货研究所所长徐文杰认为,期货创新品种的开发和上市意义重大。首先,创新品种的上市意味着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以广期所为例,该交易所在国内率先上市碳排放权期货和商品指数期货在内的创新品种,极大填补了我国商品市场在这些领域的空白。其次,积极发展创新品种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持续优化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新的增长点日益形成,正需要相应的期货品种来管理风险,例如目前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原材料需求增长非常迅猛,积极研发和上市相应的交易品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套期保值
2021年以来,实体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规模稳步提高。从全国期货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公司数量已经达到556家,超过去年全年。
多位期货业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反映,去年以来,产业客户对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始终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可以看到,多数公司运用套期保值取得良好效果,当然“伪套保”属于例外,比如豪悦护理因“伪套保”巨亏而引起轩然大波。
吴若曼指出,在双碳战略逐步推进落地,以及各产业链内生持续转型的趋势下,大宗商品上、中、下游相关品种的供需平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外,叠加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影响,期货市场主要品种及相关品种的价格运行特征也出现明显变化:一是趋势性变强,二是区间波动变大,这使得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来管理价格风险的必要性大大增加。国内期货市场不断成熟,期货应用工具日趋丰富,则显著提升了相关产业客户参与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越来越多,这成为一个明确趋势。朱斌表示,国内产业慢慢进入规模化运作,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下降,存在风险管理的内生需求。交易所、期货公司等市场主体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和投资者教育,社会舆论对期货市场也有了相对正面的态度。
徐文杰也称,伴随我国期货市场持续扩容,产业客户逐步成为期货市场的重要主体和力量,这既是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过山车
总结2021年的期货市场,大宗商品的“过山车”行情令人印象深刻,随之而来的监管风暴同样发人深省。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表示,今年工业品普遍经历交易供应紧张到需求恶化的反转。上半年,国内需求温和但外需强劲,整体工业品需求增速达到两位数;但5月份以后,国内地产去杠杆后需求急速恶化,以水泥为代表的需求总量5月份之后增速持续下滑,三季度下滑达10%以上。另一方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缓解,也修正了众多工业品的成本支撑线。10月份开始,国内煤炭增产保供,电力、煤炭成本约束完全放开。工业品价格在需求恶化、成本下移的冲击下,大多在下半年出现大幅下挫,全年呈现巨幅波动。
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动力煤。8月中旬起,动力煤期货价格自800元/吨附近快速上行,10月下旬最高涨近2000元/吨。期货价格大涨背后是现货价格的急速上涨,现货供应一度颇为紧张。煤价大涨引发高层关注,10月19日至20日,发改委连发六篇文章,证监会、交易所联手出台监管组合拳,之后市场风云突变,现货供应逐步宽松,仅一个月时间期货价格又暴跌近六成回到起点。
伴随工业品价格暴涨暴跌,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所增强,但期货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意义毋庸置疑。有业内人士指出,期货市场不是大宗商品价格涨涨跌跌的推手,因为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期货市场表现得非常理智,也就是现货价格涨幅远远高于期货价格,期货市场已经充分预计到这种价格上涨的不可持续性,也充分配合了政府干预下的一些政策调控。
期货法
2021年,期货业立法制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期货法》通过一读和二读。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草案二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二审稿中,《期货法》名称正式改为《期货和衍生品法》。与一审稿相比,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增加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的定义,明确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的定义;二是取消除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外的其他期货服务机构的备案要求;三是强化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风险监测监控,通过专门机构加强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
自2013年启动工作,本轮期货法的制定至今已走过八个年头。
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指出,依法治市是期货市场稳健发展的关键。《期货法》通过一读和二读,有望在2022年三读后正式发布。
华泰期货总经理赵昌涛指出,期货法的落地实施将首次从法律层面规范期货业和期货市场,填补金融法律体系中的期货领域空白,推进期货市场法治化进程,对于促进期货行业、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此外,期货法也为期货经营机构进一步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提供法律支持,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广发期货董事长罗满生表示,期货法的落地,有助于统一规范场内场外衍生品,放开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在做市、融资手段、参与商品和交易所规则上有更大的空间。从国际化方面看,增加开放的品种,希望看到更多流动性强的品种对外开放,支持中国机构走出去,为未来期货市场的推进提供法治保障,这样有利于稳定交易者预期,规范和促进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增资潮
随着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2021年有多家期货公司获得股东的增资扩股。
2021年4月,中信证券(600030)对中信期货进行现金增资,增资金额达20亿元,主要用于提升中信期货的资金实力,扩大业务规模。2019年初,中信期货的注册资本为16亿元,通过两次20亿元的大手笔增资,目前资本金已经跃升至56亿元,稳居行业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头部期货公司,中信期货的大手笔增资也掀起了期货行业的增资潮。比如,东方证券对全资子公司东证期货增资人民币5亿元,东证期货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3亿元变更为人民币28亿元;英大证券向英大期货增资3亿元;国海证券(000750)向控股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增资8384万元;创元科技(000551)根据目前持有创元期货股权比例增资,以2.20元/股的价格认购2773万股,现金出资6100万元等。
随着期货公司加大创新业务的开拓,资本金已经成为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头部的期货公司,未来面临的挑战很大一部分在于资本实力的强大与否。
机构化加速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21年,投资者机构化加速。
截至10月底,期货市场产业和机构投资者客户权益、成交量、持仓量占比分别为68%、38.4%和64.9%,同比分别增长7.4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4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过900家参与期货套期保值,远超2020年全年,并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三季度,累计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用衍生品避险,参与套期保值的公告数量超过3.2万份,而今年三季度公告数量接近600份,也创下历史新高。
金瑞期货总经理侯心强表示,今年面对疫情反复、供需错配、物流受阻、流动性宽松、大宗价格剧烈波动等多重冲击,期货行业在保价稳供和服务实体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越来越多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配置资产,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
“应以机构客户需求为导向,立足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大功能,以市场化手段助力产业企业应对风险,为稳产、保供、稳价发挥产业优势。”赵昌涛表示。
风控升级
12月24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实施《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试行)》及配套文件。新规明确了四大监管风控指标,即风险管理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亿元、风险覆盖率不得低于100%、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20%、流动性覆盖率不得低于100%。
这意味着,监管开始对期货风险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资本约束和风险监控,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也将告别野蛮生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1年国际期货大会上提到,要大力支持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场内外、期现货联合运作的具有竞争力的公司。
罗满生指出,当前以现货市场为主的国内金融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对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衍生品市场需求越来越高,风险管理公司可以针对客户风险管理需求,积极创新业务模式,设计相应的场外衍生品,进而增强客户粘性。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沈宁/制表 图虫创意/供图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