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间的隧道,2021次列车即将到站。回望来路,这一年,银行“补血”需求旺盛,上市热情不减。
与2020年相比,2021年银行IPO步伐明显加快,4家银行先后圆梦A股。2022年,还在排队的12家银行能否持续IPO上市热潮,会否迎来银行上市“大年”?
2021,银行IPO上市掀起小高潮
自1991年平安银行(000001)于深交所上市以来,资本市场银行板块持续扩容,目前已有41家银行实现“上市梦”。
从历年银行股IPO速度来看,2007年、2016年及2019年出现3波上市热潮。其中,2007年为史上募资总额最多年份,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601166)等7家银行首发上市,合计募资达1387亿元。
2016年,中断多年的银行A股IPO重新开闸,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8家银行均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募资总额达294亿元。
2019年也是银行上市“大年”,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渝农商行等8家银行“闯关”成功,共计募资654亿元“补血”。
2020年,银行IPO上市一度陷入低迷期,仅厦门银行成功登陆A股。
时间来到2021年,银行IPO掀起小高潮,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和沪农商行4家银行先后上市,合计募资160亿元强身健体,使得A股银行板块扩容至41家。
“2020年银行上市数量较少与疫情有关,导致工作进展较为缓慢。2021年数量增加与前期储备较多有关,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部分银行上市条件基本成熟。”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如是说。
在经历了2021年的小高潮后,2022年银行IPO数量会否保持增长?成为银行股投资者的心中疑问。
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称,预计2022年中小银行IPO数量略增加。从供给端来看,国内部分中小银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从需求端来看,经济进一步恢复常态,银行盈利前景乐观。
某研究员表示,就已上市银行情况来看,我国上市银行估值相对较低,因此监管部门对推进中小银行IPO持相对谨慎态度。
2022会否是银行IPO上市“大年”,时间终会给出答案。不过,兰州银行已经预定2022银行IPO第一股,至少明年银行IPO不会面临“颗粒无收”的局面。
2022,12家“候场”银行能否“闯关”成功?
中小银行面临资本补充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官宣”上市计划,以期缓解资本约束现状,同时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
据证监会披露,截至2021年12月23日,A股门外有12家银行候场,这些即将粉墨登场的地方性银行各具特色,同样引来投资者关注目光。
其中,拟登陆沪市主板银行5家,分别为厦门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和湖州银行;计划登陆深市主板银行7家,分别为江苏大丰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广州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审核状态均为预先披露更新。
从排队时间来看,12家银行均候场超过1年。江苏大丰农商银行和厦门农商银行已经排队4年之久,亳州药都农商银行、马鞍山农商银行、海安农商银行及昆山农商银行候场时间超过3年。
实际上,2016年至今闯关成功的25家银行同样面临排队时间长的问题。25家上市银行从申报到上市用时长短不一,区间从175天到1690天不等,其中,时间在2年以上的银行达21家。
对于银行上市进程缓慢,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杨海平解释称:一是监管部门按照资本市场及银行板块的整体表现(特别是上市中小银行的表现),基于对市场容量的判断。二是区域性银行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要提升业绩、突出经营特色、优化公司治理等,达到上市标准,相对费时费力。区域性银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即使借助专业的辅导机构的力量,整改往往也需要较长时间。更何况,IPO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股权清理、资产确权、不良资产处置等棘手难题。
奔赴2022,12家银行谁能如愿敲开A股大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认为,银行上市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银行自身条件是否满足、外部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取向等,其中,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是最主要的因素。
(李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