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第一股”揭晓:上市首日市值逼近1600亿港元 有着怎样的故事?

财经
2021
12/30
22:31
亚设网
分享


“AI第一股”揭晓:上市首日市值逼近1600亿港元 有着怎样的故事?

头部企业都在抢夺的AI第一股最终花落商汤。


岁末年初之际,商汤终于圆梦资本市场。12月30日,商汤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股价一度涨逾20%,最高达4.74港元/股,市值也一度逼近1600亿港元。截至当日收盘,商汤每股股价报4.13港元。

“每个时代的企业都承载着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责任,我们的命题是如何从生存、追赶到发展与开创。”商汤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在上市仪式致辞中表示,“当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巨大突破,商汤人希望推动技术落地,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

上市进程一度暂停

商汤的上市进程可谓好事多磨。

8月27日晚间,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向港交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正式开启上市征程。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商汤初步拟定了12月17日的上市日期。

然后就在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时刻,商汤再遭美国制裁。当地时间12月10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列入所谓“涉军企业名单”,实施投资限制。这是继2019年商汤等多家公司被美方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政府第二次实施对商汤科技的打压措施。

12月13日午间,商汤宣布暂停上市进程,将所有申请股款将不计利息悉数退还予所有申请人,并承诺“尽快完成全球发售及上市”。

几日之后的12月20日,商汤宣布重启公开招股,并在10天之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为了此次上市,商汤方面也在上市仪式上花费了心思。当日,商汤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举行上市庆祝仪式。仪式中,商汤特别采用AR技术创新打造“AR敲锣”环节,让出席仪式和未能到达现场的嘉宾都能通过虚实结合方式共同参与。

谈及“AR敲锣”环节,徐立表示,“希望让每一位线上观看的同事都能参与到敲锣这个动作中来”。同时,此举还意在展示他对商汤定位的理解。在他看来,商汤的人工智能技术聚焦在虚拟和现实世界的边界上,一方面推动现实世界的全面数字化,带来生产力的跃迁;另一方面将数字内容投射到我们现实感知中,去增强生活的体验。

AI企业资本进程加速

商汤如愿成为AI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它绝不会是最后一家。

目前来看,旷视科技正在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格灵深瞳、云从科技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随着商汤上市,AI第一股争夺战自此落幕,但谁会成为A股市场的AI第一股仍存悬念,随着前述企业陆续推进上市进程,或许就在不远的2022年里,资本市场上就会迎来AI企业上市潮。

“目前第一波人工智能上市潮已经袭来”。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成立5年以上的头部创企,很多都已经披露招股说明书了。这些AI创企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具备了产品和市场资源的积累。而市场竞争也在日趋激烈,早期创企也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压力以及获取资金来源的压力。这个时间点对于AI创企而言是非常好的窗口期,我认为人工智能市场还会持续增长,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丰富,会有新一轮的上市潮”。

商汤成功上市以及首日股价上涨也是资本市场对企业高成长的一定认可。

数据显示,商汤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商汤营收为16.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1.8%。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公司研发投入也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商汤三年半累计研发费用为69.9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别为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另据招股书显示,此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60%将用于投入研发。

第三方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商汤是亚洲收入排名最高的AI公司,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占据11%市场份额。

“AI企业上市历程坎坷是正常的。”卢言霞指出,很多AI企业仍然深陷亏损,一方面AI算力、硬件成本高;另一方面技术人才成本高;同时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因素都为AI企业的盈利带来挑战。

卢言霞看来,AI企业的成功上市,不但为上市企业本身注入了发展力量,还同时增强了行业信心。

“我们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同时有第二大消费市场。”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证券日报》记者谈道,“无论是产业端还是消费端都有智能化转型的巨大市场空间,AI企业作为掌握核心技术,并能够将这些技术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和消费者体验改进的企业,必将是资本追逐的对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