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服务再升级“产业农合联”在浙破土萌芽

财经
2021
12/30
22:45
亚设网
分享

生产力的每一次蜕变,都对生产关系调整提出新挑战。最近,记者在浙江农村采访,发现了一种新型服务组织——产业农合联,在农业农村和供销部门大力培育下,正在全省范围内破土萌芽。这种以产业为基础,将生产、加工、营销主体联结在一起,进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组织方式,尽管问世时间只有四年多,但其活力已充分展现。

浙江是“三位一体”改革发祥地。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亲自部署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此后十五年,按照“多元化、市场化”的要求,浙江持续不懈坚持探索。产业农合联就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棵幼苗。

截止目前,浙江已经按照“一业一联”的要求,在县级层面组建成立了217家产业农合联。这种新型合作组织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协调,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围绕产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得到相关各方交口称赞。

产业发展的“二传手”

产业农合联的作用在于可以完成政府想做但做不了、不能做,而专业合作社能做却不经济、做不好的事项

长兴是浙北农业大县,其中芦笋赫赫有名,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达1.6万吨。但由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战,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农户没有议价权和话语权,常常被压价不说,还不时遭遇滞销,产业发展时起时落。

2017年4月,长兴将53家会员单位组织一起,成立了芦笋产业农合联。其中,包括27家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6家种植大户、7家涉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4家相关单位,几乎将相关生产主体和服务机构一网打尽。产业农合联成立后,设置了销售部、技术部、质检部、专科庄稼医院和信用合作部。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当家人”莫国锋兼任产业农合联理事长。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产销信息、技术研发、品种试验、农机迭代、标准推广,都十分繁琐而专业,政府虽然有心扶持,但对产业发展毕竟外行。”莫国锋说,产业农合联成立后,每天发布产品交易价,与市场建立稳定的交易关系,还对经销商和农户分别形成了交易规则的强制约束。

长兴芦笋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就必须解决产品分级问题。但市场上并没有现成的分级设备,莫国锋找到专业研发机构,谈妥价格,然后找政府申请项目补助,进行设备的联合研发。

现在,莫国锋的芦笋产业农合联一呼百应。经过分拣的芦笋,在“盒马”最高卖到了每斤近20元。长兴芦笋的产业地位日渐巩固,稳居浙江老大。近期,他又忙着跟研发机构接洽,准备研制芦笋果汁等深加工产品。

“产业农合联的作用,就在于承担了政府不能做、做不了,专业合作社做不好、不经济的事项。犹如排球运动中的‘二传手’,是组织进攻、实施战术的关键。”在长兴县委常委史会方看来,以往产业政策往往是“二八开”,即80%的资金被20%的主体享有。而产业农合联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潜规则”。

今天,产业农合联已经覆盖到长兴10个主导产业,其中有葡萄、茶叶、粮食、湖羊等。每个产业农合联配备一个综合服务中心,里面各种服务应有尽有。该中心建设由政府投入,经营管理由产业农合联负责。产业农合联酌情向会员收取服务费。

粮食种植一直是浙江农业发展中的“老大难”。但在地处浙南山区的龙泉市,通过粮食产业农合联一举扭转局势,成为“二传手”发挥作用的又一成功案例。

以前,龙泉的种粮大户往往自己购买种子、自己育秧,不仅身心疲累,而且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山区地形复杂,农业机械难以施展手脚,以致种粮成为鸡肋,面积逐年下降。

2017年5月2日,龙泉粮食产业农合联成立,11位会员“众筹”500万元,成立了祥禾粮食产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农资供应、育秧机插、粮食烘干、农机维修出租和粮食仓储加工等市场化有偿服务。提供公益服务的龙泉市粮食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也委托公司展开运营,三块牌子一套人马。

产业农合联成立后,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不仅低价租赁了办公用房和加工车间,还得到金融机构的低息贷款。信心满满的理事长雷少伟,注册了“祥禾”品牌,通过精心包装走向市场,实现了理想的产品溢价。今天,其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100亩,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在龙泉都独占鳌头。

龙泉市有关领导告诉记者,以前抓粮食生产,政府最为头疼:一是本身比较效益低,老百姓(603883)缺乏积极性;二是缺乏相应抓手,即使政府出台了鼓励政策,像种粮面积核定、补贴资金发放等具体工作,也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落实,最后导致政策“跑冒滴漏”。现在有了这个“二传手”,将三种功能集于一身,政府政策有了落地者,生产服务有了供给者,做起工作来感觉顺手许多。

龙泉粮食生产逐渐掌握主动,种植面积不减反增。至今,龙泉的产业农合联已经发展到7个,而且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市场化经营“主攻手”

产业农合联的活力来自于组建利益紧密连结的实体,瞄准产业产业链建设中的断点进行市场化经营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产业农合联与这些传统的社团组织有何区别?会不会是“新瓶装老酒”?记者调查发现,产业农合联并不仅仅是行业自律和管理组织,而是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将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到了市场化运营。但这种运营并非产业农合联出面,而是由协会会员共同组建实体公司加以完成。

温岭是浙江有名的农业大市,近年来西兰花发展很快,产品除了供应国内,还出口日本等国。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销售常常遭遇挑战,蔬菜产量大年时,西兰花常被贱卖,还会有不少烂在地里。为了止损,以前,温岭人常把西兰花运到山东等地进行加工。

时间长了,大家就想在温岭也搞个加工厂,但资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温岭红日供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福初,有着十多年的西兰花种植经验。2018年,他与几家生产主体一合计,共同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一条深加工流水线。

按照设计规模,这条流水线每小时可加工5吨蔬菜成品,光靠江福初他们自有基地,还远远吃不饱。可现实中,许多种植大户又都有加工需求。温岭蔬菜产业农合联成立后,江福初就凭借这个组织载体,发出邀约,立即实现了业务饱和。

一方面,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江福初可以安心开拓外贸订单,只需根据计划向会员提前下单,有效避免了生产盲目性;另一方面,种植大户们可以就地加工,再也无需将西兰花拉到外地,仅此每吨即可净赚1000元。

记者调查发现,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的会员之间,大多是“相敬如宾”,往往一年只见一面,喝杯酒握个手就拜拜;但产业农合联的会员之间,则经常吵得“天昏地暗”,因为大家相互合作、互相参股,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是“这个事情客气不得”。

至于如何市场化经营,尽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百变不离其衷,大家都在寻找产业痛点,进行聚力弥补。有的瞄准市场拓展,有的聚焦产品深加工,有的致力于农资开发供应。总之,通过进一步深度合作,既再市场上有所斩获,也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龙泉蔬菜近年来发展较快,面积已达10万余亩,产值超过5亿元,但随着规模扩大,流通压力与日俱增。而龙泉本地没有批发市场,菜农们只能硬着头皮,拉着蔬菜到处碰运气。

菜农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批发市场,呼吁多年都石沉大海。2017年5月,龙泉市蔬菜产业农合联成立后,再次提出兴建批发市场的建议。这次,建议很快得到通过。

毛月旺既是龙泉市蔬菜瓜果产业协会会长,又是蔬菜产业农合联理事长。为什么以前功亏一篑,这次马到成功?他认为,是因为产业农合联组建了“联源农业”这个实体。

今天,龙泉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建成营业。其由展示楼、检测楼、零售区、批发区、特产销售区等组成,面积共计2万余平米。如此庞大的一个市场,从土地划拨到建成运营、招商管理,只用了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如此神速有效,离开了“联源农业”简直难以想象。

“联源农业”总股本200万,以20万为一股,分成10股。其中毛月旺本人持股30%,其余70%由成员单位自愿认缴。因为有政府的各方面支持,解决的又是会员共同的需求,结果筹资十分顺利,一半左右成员单位成了公司股东。

“对龙泉蔬菜产业发展而言,批发市场建设可谓症结所在。但假如没有‘联源农业’这个‘主攻手’,政府既不敢盲目立项,更不可能将担子压到自己身上,”龙泉市供销社主任范建伟说。

专业化服务“扣球手”

由于产业农合联会员之间共性需求的集中释放,让专业化、定制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成为可能

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各种专业化服务,但因为面向形形色色、不同产业的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很难有效植入。产业农合联的出现,则扮演着“扣球手”的角色,让专业化服务得以顺利落地。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首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然而,获得这一殊荣后,青田并没有多少实际受益。稻鱼米价格还是“老方一贴”,种植面积由此一路萎缩。

2017年,青田县成立稻鱼产业农合联,县政府斥资2000万元,组建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导产业农合联的运营。

以前,稻鱼产业犹如一盘散沙。公司介入后,以产业农合联为平台,以品牌营销为龙头,倒过来抓品种、抓标准、抓质量。在品牌营销上,则定位“稻鱼之恋”,挖掘故事,赋予品牌以内涵。

从举办“稻鱼之恋”的开犁节、开镰节,到亮相各类推介会、展销会,从邀请网红进行直播,到九个挂职县长吆喝卖米,从入驻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旗舰店,到变身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指定用米……专业服务下,青田稻鱼米身价陡增。仅仅一年时间,其售价就由每公斤6元猛涨到了20元。

青田曾经的挂职副县长廖峰深有感触:通常情况下,区域公用品牌掌握在行业协会手中,但行业协会往往无法真正触及市场脉搏,这就造成品牌和市场之间的相互割裂。青田稻鱼米的成功,恰恰在于提供了品牌营销的专业服务。

原来日渐凋零的青田稻鱼米品牌,开始走向复苏。记者采访发现,跟青田稻鱼米一样,浙江各地一大批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产业农合联设立专业服务公司,再由政府向专业公司购买服务的模式,来解决品牌运营主体缺失难题。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成为可能。

农业产业门类众多,不同门类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因此往往“鸡同鸭讲”,大家尿不到一个壶里。有了产业农合联,服务需求就会合并同类项,被集中释放,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就有可能有效地、精准地输送到会员。

比如金融服务,尽管属于通用性服务,任何主体都有需求,可每个产业的需求有所不同,金融机构既不敢轻易放贷,也设计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种产品,但通过产业农合联,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如南浔银行通过产业农合联推出“粮农贷”,农行湖州分行在安吉发放茶农预授信卡,缙云研发茭白专用肥,等等等等,这些个性化产品的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无不有赖于产业农合联这一组织载体。

“在欧美等地,在同一产业内,产业链上不同的主体往往相互参股,合作社与合作社也常常联手组建加工企业,共同形成对市场的控制,因此产业发展始终比较稳定。浙江产业农合联的做法,不仅符合国际规律,更有利于形成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点评认为。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表示,接下来,浙江将强化省委农办对“三位一体”改革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着力构建区域农合联通用性服务与产业农合联专业性服务经纬衔接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大平台、大服务、大合作、大产业,加快构建以“三位一体”为内核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文龙 朱海洋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