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融支持小微和绿色发展成效如何?“央妈”这样说

财经
2021
12/31
10:46
亚设网
分享

回顾过去一年,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充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措施,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新一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12月30日,人民银行举行发布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多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相关情况。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回顾过去一年的货币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总体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2021年以来,央行先后在7月和12月两次降准各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有效维护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18.8万亿元,同比多增4382亿元。

此外,央行年内还将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至3.8%,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上浮改为加点确定,有力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54%,为有统计以来新低。

为了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央行先后增加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信贷增长缓慢地区,增加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将两项直达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工具。“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孙国峰指出。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补充指出,从覆盖面来看,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304万户,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末又高出15.6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升,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17.8%,较去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11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71.8%,户均贷款余额7620万元。

而对于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化为常态化工具,孙国峰表示,这将有助于在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同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转换后的市场化工具将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推动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有利于金融机构与客户市场化自主协商延续到期贷款,同时积极挖掘新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增强持续服务能力,促进普惠小微贷款进一步增量、降价、扩面。”

绿色金融取得重大突破

“双碳”目标之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发力方向。

事实上,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起步比较早,一直以来在支持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接近1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尤其是今年,绿色金融在标准制定、激励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发布会上指出。

具体而言,在绿色标准方面,《绿色金融术语》国家标准已完成首轮意见征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两项行业标准已发布。“另有三项行业标准已完成送审、一项行业标准已立项。”王信表示,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最基础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人民银行联合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下称新版目录),主要着眼于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是碳减排,也考虑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求,同时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更好实现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统一。

“这真正实现了我国绿色债券界定范围的国内统一,而且遵循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原则。”在王信看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绿色金融标准,对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募集中长期资金,支持绿色低碳项目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新版目录推动了中欧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中欧基于各自目录取最大公约数,涵盖双方共同认可的、对减缓气候变化贡献显著的55项主要经济活动清单,共同编制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为推动中欧绿色投融资合作、降低跨境绿色识别成本、引导更多境外方案资金支持国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王信指出。

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央行已指导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金融机构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探索开展碳核算,还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在奖励机制方面,人民银行创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前者重点支持清洁能源,后者则重点支持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这两个政策工具均已顺利落地,“人民银行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

同时,今年6月,央行印发修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债券业务纳入其中,扩大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评价范围。对此,王信指出,对绿色债券业务进行评价的作用显著,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配置偏好增加,绿色债券也享有更低的利率,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王信进一步称,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探索建立公开透明、权威统一的绿色金融数据统计和发布机制;扩大评价范围,适时将更多类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纳入评价体系;丰富使用场景,增强评价的影响力。

最后,王信表示,金融部门下一步将健全顶层设计,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进入碳减排领域,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标准研制,完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标准;强化信息披露,开展金融机构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完善激励约束,提升金融系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动力。五是更好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价作用,以更加市场化的方法实现碳减排。

(王晓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