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式过去,在A股里回顾和总结是1.9亿股民共同的课后作业。
截至12月31日,Wind数据显示两市全部正常交易的个股有4685股,全年录得正收益的有2868只,占比61.21%,剔除新股后,“最牛股”被湖北宜化以超过5.6倍涨幅摘得。另一方面,下跌的有1815只,占比38.74%,最惨股是中公教育(002607)(维权)和华夏幸福(600340),跌幅均超过7成。
虽然今年上涨的个股超过6成,但从整体成绩来看并不理想。两市个股年涨幅的中位数为8.59%,2539只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仅为5.36%。从数据可见,今年股民的赚钱的难度不低。
近日,一位叫何生一的股友发帖,今年借钱炒股巨亏50万还剩12.9万,悔恨懊恼情绪迸发,感染了众多股民引起共鸣。“本来中年失业后,家里就少了一份收入来源,本想借着股市发个财致个富,没想到却成了家庭的累赘,亲戚们的笑柄!” 何生一在帖子中说。
无独有偶,海通证券(600837)前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转型基金经理的首发基金,被曝光陷入巨亏。Wind显示,自2021年4月12日基金成立以来,截至12月27日,中泰超新星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净值已下跌17.04%。有网友表示这是“理论和实践的区别”。
要知道,姜超是证券投研领域的“老将”,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在加入中泰资管前,他曾担任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等职,15年的宏观、债券研究生涯中多次获得新财富评选的“头名”。
从专家到普通股民,都有不少人没能逃过亏损,那么股市究竟还有没有“盈利密码”?本文将从近两年牛熊股变化,找出一些股市的“真相”。
【全文约4229字,阅读需15分钟,期望你能有所得。】
………………..............
2021的四个大转向
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2021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全球疫情反复不定,宏观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国际政经博弈云谲波诡,加上国内外政策频出,都给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但回望2021年,对比2020年的股市,有着一个大势上的转变。
1、沪深300 VS 中证1000
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数一直以来被视为A股市场重要的股票指数,同时也被许多国内基金机构视为其产品的基准指数。其中,沪深300指数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300只股票组成,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上市股票价格的整体表现;中证1000指数由全部A股中剔除中证800指数成份股后,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中一批小市值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
回顾2020年,沪深300指数全年收涨27.21%,中证1000全年涨19.39%。总体来看,A股2020年呈现普涨行情,大盘股打败中小盘,但无论是大市值或是中小市值的股票,均有不错的表现。
但2021年的行情截然不同。截至12月30日,沪深300累计跌幅为5.56%;相反,中证1000涨了19.23%。由此可见,今年A股市场整体分化严重,大盘股和中小盘股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行情。
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大方向,继续追求2020年“以大为美”的思路,今年的收益很容易落到下乘。
2、“茅指数”VS“宁组合”
从机构抱团的角度看,当前A股实力最为强大的阵型可大致分为“茅指数”和“宁组合”。
茅指数,是由各行业的领头公司组成,比如“药茅”药明康德(603259)(维权)、“车茅”比亚迪(002594)、“酱茅”海天味业(603288)、“免税茅”中国中免、“机械茅”三一重工(600031)等等,基本囊括A股各大行业最大最强的公司。
这批公司在2020年可谓大红大紫,大多数走出了翻倍行情,配合品牌力,一度成为股民“信仰”。但今年Wind茅指数,截至12月31日跌幅为4.44%,大幅跑输大盘,直接令不少追随的股民“信仰坍塌”。
而另一方面,2021年“宁组合”横空出世,主要包括新能源、半导体等相关的高成长性产业的部分龙头公司。在今年11月底之前,大多成分股涨幅很高,比如阳光电源(300274)涨123%、斯达半导涨幅近100%、亿纬锂能(300014)涨79%等等,但近年末止盈策略下,宁指数成分股也出现了不小的回调。此外,同为宁指数的医美、创新药、小家电等个股表现不佳也拖累了指数表现。
整体来看,年初至今,“茅指数”累计跌幅为4.44%,而“宁组合”累计涨40.98%。
显然,以“宁组合”为代表的新能源、半导体概念是今年最大的赢家,去年喊出“得茅指数者得天下”的人,今年被无情打脸。
股市在2021年的投资风向猛烈转向,造成了投资风格短期对立,这在基金成绩单上尤为明显。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2539只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仅为5.36%。收益最高的是前海开源公用事业(005669)浮盈116.68%,亏损最大的是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513700)浮亏33.51%,两者差距超过150%。在投资风格上,前者主投新能源,后者主投医药。可见,一旦选错赛道,收益差距会瞬间拉大。
3、N倍股是怎样炼成的
每位股民的梦想都是买到N倍,让利润飞奔,那么N倍股在这两年有什么特征的变化?
在2020年,立昂微、斯达半导、万泰生物、英科医疗(300677)的年涨幅均超过10倍。十大涨幅个股所分布的概念板块比较集中,多数为医疗器械、半导体、电力设备等高精制造相关的行业。
在2020年,因为疫情带来了极端性事件,A股新年后出现大跌、美股发生史无前例的连续4次熔断、原油期货史上首次出现价格跌至负值等等。不过,极端事件下,促成了国内机构、外资、散户少见的抱团行为,反而打开了牛股的天花板。假如给这一年的股市投资风格一个关键字,那就是“抱团”。
到了2021年,抱团氛围明显松动,受到各种因素所致,机构的阵营有了很大变动。从十大涨幅榜来看,头部涨幅远不如2020年,最高涨幅为吉林碳谷的7.7倍,但该股原为新三板,有北交所上市的红利加持。若将北交所的个股剔除,最高涨幅为湖北宜化的5.5倍。从十大牛股所属概念板块来看,可谓百花齐放,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
这一年国内少了极端事件的发生,更多的是金融制度的完善,比如北交所设立、全面实行股票注册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因国内外经济的复苏,全球用电量大增。假如给这一年的股市投资风格一个关键字,那就是“能源”。
此外,有意思的是2021年对比2020年指数涨幅大大缩减,但今年N倍股票数量(最高价相对最低价超过3倍)是近五年来占比最高的一年,占比达到7.94%。
这里有一个投资认识误区,不少人认为翻倍股通常只是游资短期炒概念的行为,冲高必定回落。
但“真相”是:多倍大牛股常常是机构行为,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开源证券做了一组研究,对362只N倍股,按照年内最高涨幅分三组(第一组为涨幅最高组),发现第一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提升最高,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最高。可见,在大牛股的塑造当中,是机构通过不断的吸筹来推高股价。
上述分析报告还统计了大牛股的风格因子上的特征,得出的结论是:多集中于高弹性、高估值、高负债、低盈利、高换手、高波动和小市值风格。
4、“踩雷股”有什么特征?
炒股过程中,寻找趋势板块是每个人的期许,但也要警惕“踩雷”的风险。正如文章开篇提到的何生一,抄底所谓的低估股云天化(600096),大亏了30%,也是击溃他的最重一击。
回顾2020年,全年最大跌幅的十只个股,9只都是基本面出现大问题的ST股,主要分布在服装家纺、医疗器械板块。
而2021年,最大变化是十大跌幅个股中,ST股仅4只,与上一年比减少了一半。板块上更是新出现了教育、房地产开发、养殖业、多元金融。
从今年这些“踩雷股”所属板块可以大致知晓对应的事件:“双减”政策带来的教培行业大转向、“住房不炒”下房地产行业的纠偏、猪周期从顶峰下落谷底(本质是猪肉供需发生根本性变化)。
他们的共性是:国家宏观政策转向,以及行业性周期变化。这应证了老股民的一句话“炒股得天天看新闻联播!”。当然,更聪明的读者会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理由你懂的…
..........................
你好,2022
2021年投资很难,但2022年可能更难。
就在距离2022年不到一个月的关头,新冠病毒再次变异,奥密克戎毒株迅速席卷全球,各国如临大敌,再为2022年的全球经济形势与金融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最让人不安的是,2022年全球将面临经济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的窘境,美联储将会步入加息周期,而这将深远影响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走向。
对2022年的展望中,多家头部机构的投资策略均指出,A股的盈利增速将显著下行。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基于“时间周期”规律判断,在经历了2020~2021年的盈利“上行期”之后,2022~2023年企业盈利将迎来“下行期”。2022年产能“投产”会带来供给增加,但盈利下行则导致需求回落,企业盈利的贝塔也将从2021年的“供需缺口”逐步过渡到2022年的“供给过剩”。预计2022年市场难有普涨性行情,与此同时,选择标的难度也在增大,需要深入挖掘业绩增速具备一定确定性的板块,预计中下游企业相对更具备优势。
资本市场既不相信神话,也不相信眼泪,更没有所谓的“YYDS”(永远的神)。唯一的不变的是“一直在变”。不管是“茅指数”还是“宁组合”,投资者都应保持一份冷静。
投资不应仅活在当下,更要有诗与远方;生活来日方长,我们应着眼远方,格局打开,拥抱价值,毕竟你我年华尚在。
(邵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