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沪深股指全天震荡下行,上证指数再失3600关口,收跌1.02%报3595.18点,创业板指跌2.73%。银行板块则逆市走高,截至收盘,板块内37只个股飘红,兴业银行(601166)涨4.91%,成都银行、邮储银行涨超3%。宁波银行(002142)、平安银行(000001)、建设银行等跟涨。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廖丹
1月5日,沪深股指全天震荡下行,上证指数再失3600关口,收跌1.02%报3595.18点,创业板指跌2.73%。银行板块则逆市走高,截至收盘,板块内37只个股飘红,兴业银行涨4.91%,成都银行、邮储银行涨超3%。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等跟涨。
截图来源:东方财富
资金流向上看,主力资金净流入银行股31.43亿元,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600036)分别获主力净买入8.78亿元、6.71亿元、4.38亿元。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银行管理层出手增持自家银行股票,同时在市场层面机构对于银行的调研热情也明显提升。招商证券(600999)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指出,去年银行股表现受经济下行预期及个别房地产企业危机影响较大,1月份金融数据以及春节前政策力度成为短期的关键。
近期多家银行管理层出手增持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银行管理层增持了自家银行股票。1月4日晚间,浙商银行公告称,行长张荣森增持公司A股股份28.41万股,价格3.52元/股,增持金额100万元。
数日前,重庆银行在2021年末宣布稳定股价措施实施完成。据了解,该行需履行稳定股价义务的董事、高管共计12人,合计增持了该行股份8.54万股,累计增持金额77.56万元;第一大股东重庆渝富增持了该行股份293.7655万股,累计增持金额2586.66万元。
此外,紫金银行(601860)也在同日披露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因自2021年11月24日起至2021年12月21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并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该行拟采取由在公司领取薪酬的时任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高管人员增持股票的方式履行稳定股价义务,增持金额不低于其上一年度从公司领取税后收入的25%,即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173.61万元。
这也是紫金银行在去年内第二次触发股价维稳机制,在此前4月至11月的增持实施期限内,有关增持主体累计增持该行股份60.62万股,累计增持金额221.34万元。
管理层及股东频频出手护盘,也彰显了相关主体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成长价值的认可。而从市场层面来看,投资机构对于银行的调研热情也明显增加。
Wind显示,2021年有20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被调研超过200次,与2020年14家银行约100次被调研相比,年内调研机构家数、调研银行次数等均明显提升。这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例如,去年11月有超过80家基金公司来宁波银行调研,11月10日,“公募一哥”易方达基金张坤参与了宁波银行的视频会议。11月16日,张坤再度调研了宁波银行。
机构看好银行股1月布局窗口
过去的2021年里,银行板块冲高回落,估值处于历史与市场低点。截至2022年1月5日,A股41只银行股中超过八成个股“破净”。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指出,2021年银行股表现受经济下行预期及个别房地产企业危机影响较大。2021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政策重心转移到稳增长上来,市场虽认可政策转向,但担忧效果有限,经济下行预期仍较强,压制了银行股表现。
在廖志明看来,1月份金融数据以及春节前政策力度成为短期的关键。“过往来看,政策转向初期,市场常担忧政策调整的效果。由于银行股一波行情的涨幅通常不会很高且上涨较快,很难右侧布局。股价反映预期变化,当经济效果体现之时,可能银行股已明显上涨。”廖志明认为,1月为左侧布局较好的时间窗口,继续旗帜鲜明推荐银行板块。
光大证券(601788)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指出,对于2022年银行股价表现可以适度乐观。“从近五年银行板块表现看,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呈现异常外,2017-2019年及2021年一季度/1月份银行板块涨幅分别为4.0%/4.5%、-2.1%/12.5%、4.0%/8.2%及11.9%/7.5%。其中,1月份银行板块涨幅排名均位于各行业板块前五,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2.1、6.4、1.9、2.8pct,相对收益表现更好。”
此外,从日前首家公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的成都银行来看,其初步测算的业绩表现亮眼。该行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0.85亿元~15.07亿元,同比增长18%~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0.90亿元~15.12亿元,同比增长18%~25%。业绩增幅显著超越其2020年的业绩增长幅度。
(王晓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