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小非农"远超预期,金价短线小幅回落,美国就业市场仍受疫情显著影响

财经
2022
01/06
08:40
亚设网
分享

周三(1月5日)纽约时段盘中,美国方面公布了市场密切关注的小非农12月ADP就业数据。结果该数据表现意外大幅超预期,数据公布后,现货金价短线小幅回落3美元。

美国12月小非农ADP就业数据意外超预期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2月ADP就业人数实际公布80.70万,预期值41万,前值53.4万。其中美国12月ADP就业人数录得增长80.7万人,为2021年5月来最大增幅。

具体就业分项方面,ADP报告显示,12月专业/商业服务就业人数新增13万人,11月增加11万人。12月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新增2.4万人,11月增加1.3万人。12月贸易/运输/公用事业就业人数新增13.8万人,11月增加7.8万人。12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7.4万人,11月增加5万人。 12月建筑业就业人数增加6.2万人,11月增加5.2万人。

分析指出,美国公司在12月增加了7个月来最多的工作岗位,这表明更多的美国人重返劳动力市场,帮助雇主填补了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空缺职位。高于预期的就业人数增长可能表明,雇主在12月的招聘中取得了更多的成功,因为更高的工资和诱人的工作条件吸引了更多的观望者。即便如此,如果更多的美国人减少旅游和餐饮等活动,企业难以维持营业,那么最近几周新冠感染的激增可能会影响招聘。

ADP首席经济学家Nela Richardson指出,12月就业市场走强,因德尔塔病毒的影响消退,而奥密克戎毒株的影响尚未显现。就业增长范围是广泛的,商品生产商为本年度提供最强劲的数据,而服务提供商主导了增长。12月的就业增长使去年第四季度的平均就业人数达到62.5万人,超过了2021年的平均就业人数51.4万人。尽管2021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了600万,但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仍比新冠病毒之前的水平少近400万。

新一轮新冠疫情下,美国就业市场受影响显著

据外媒1月4日报道,企业薪资管理公司Homebase和UKG发布了最新的职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12月奥密克戎爆发以来,美国就业人数有所下降。

具体而言,Homebase的调查显示,小型企业的就业人数在2021年下降了15%左右,而2020年的降幅约为10%。UKG的调查发现,2021年12月各个行业的轮班工作量下降了1.7%,而2020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3%和0.8%。

据悉,美国职工创纪录的离职率和一线企业进一步招聘放缓都表明,最新的新冠疫情浪潮正在削弱劳动力供应,可能促使美联储进一步得出就业已接近实际极限的结论。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2021年11月的数据称,离职的员工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尤其是那些薪酬较低、往往是服务行业第一线岗位的员工。人们认为,这些岗位的健康风险更大,在家工作的可能性更小。为了免受新冠感染,大量职工选择离职。

另据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1月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11月美国辞职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50万,表明劳动力市场供应持续趋紧。

报告还显示,职位空缺数虽然环比略微下降,但仍然远高于疫情前水平。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同一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及预期,为58.7,虽高于荣枯分水岭50,但却是近一年来的新低。分析认为,指数下降,可能暗示供应瓶颈将出现改善,制造业成本压力在缓解。

美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历史上最混乱的一年

美国媒体近日发文表示,在拜登数万亿美元的刺激之下,美国经济出现了出乎意料的“复苏”。但在疫情和通货膨胀的夹击下,美国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企业虽然不断的提升底薪,但是失业率和辞职率却不断创新高。

文章指出,一年前美国就业市场十分疲软,失业率高达6.7%、2100万人失业、就业人数比疫情前减少了1000万人。此前的预期是,由于对疫情的焦虑、严重受损的企业不愿招聘,劳动力市场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

不过,在拜登政府撒钱的“输血”式刺激下,美国经济出乎意料的复苏:2021年美国经济迅速恢复,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以几乎从未见过的速度回升。美国11月失业率为4.2%,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及美国60年代中期衰退以来,就业率恢复最快的一次。

对于经济复苏的原因,评论称,这主要归功于拜登政府的多轮总计至少5.2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与此同时,美联储继续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并向经济注入数千亿美元。这些措施中的许多直接将资金注入美国人的银行账户。收入最低的美国人的银行存储几乎到了疫情前的两倍。

国会和美联储的补贴,使美国人的支出大幅回升。这些支出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商品,包括清洁用品、家用电器到汉堡和牛奶等视频。酒店业和餐饮业等服务业的支出仅出现小幅增长。

但是,这样建立在“撒钱”基础上的经济“复苏”,也带来了问题。美国招工需求恢复,但是愿意就业的工人数降低。2021年的经济复苏失业率恢复很快,但就业人数恢复很慢。

经济复苏带来的支出激增给整个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需求,美国各行各业招工需求猛增,如仓库和卡车司机。与此同时,服务业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新劳动力竞争。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尽管各公司都在竭尽全力招聘,但数百万人仍不愿意投入劳动力市场。但由此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正给一系列行业带来严重问题:餐馆找不到服务员,到工厂找不到流水线工人,再到医院找不到护士。

提前退休成为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原因

在2020年的大规模裁员期间,大量美国人离开了劳动力市场,这是经济低迷时期的常见模式。但通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复苏,人们又开始寻找工作。不过,这一次有数百万人不愿意投入劳动力市场。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就业人数仍比两年前减少了约350万人,但只有这一数字的一半多一点——180万人——加入了求职大军。

就业网站Glassdoor的高级经济学家Daniel Zhao说:我认为,许多经济学家在2021年一直预测,这个月,失业劳动力会突然回到劳动力大军中,无论是因为疫苗,还是学生返校。但这根本没有发生。

一项调查的数据发现,大量中老年劳动力选择提前退休是导致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原因之一。自2020年5月以来,美国人口普查局发起了一项名为“家庭脉动调查”的特别调查,询问失业人口为什么不找工作。一开始,很多人害怕感染新冠病毒。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这一理由不再是劳动力短缺的主要理由。

2021年10月份的最新调查显示,选择提前退休成为失业人口不找工作最重要的理由,同时仅有5%的人害怕感染新冠疫情。

分析称,对一些人来说,退休帐户和住房价值的飙升,再加上在家工作生活方式的低开支,使得提前退休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还有一些人退休时完全依靠社会保障,没有退休账户来减轻负担。

一项分析发现,截止2021年11月,实际退休的人数比根据大流行前的趋势预计的人数多出150多万人。虽然16到24岁的年轻人就业参与率同时有所上升,但这仍不足以抵消离职的老年员工人数。

退休并不是造成劳动力短缺的唯一原因。普查局的调查还指出了其他一些原因。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福利在刺激消费支出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美国人不愿意重返工作岗位。但现在这些福利已经结束,更多的美国人可能会去找工作。实际退休的人数比根据大流行前的趋势预计的人数多出150多万人。

市场密切关注美联储紧缩政策前景

本周二1月4日,美联储内部鸽派阵营的旗帜性人物卡什卡利,成为了年内率先在公开场合发表立场观点的美联储官员。而接下来,包括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候任副主席布雷纳德的提名听证会、以及美国拜登政府对空缺的三个美联储理事人选的提名,都可能成为未来一周时间内市场的焦点所在。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周二表示,他预计美联储今年将需升息两次,以应对持续高企的通胀。这番最新表态,可谓一改他长期以来坚持利率需要维持在近零水准直到至少2024年的立场。

美联储上月加快了缩减购债的步伐,并暗示将在2022年加息三次。在美联储公布的利率点阵图中,所有与会的18位官员均预计美联储明年将加息。其中,只有一位预计明年加息1次,5位预计明年加息2次,10位预计明年加息3次,2位预计明年加息4次。卡什卡利最新的表态已证实,他是支持明年加息2次的五名官员之一。

此前在去年9月份,有报道称,美联储或将于11月开始减少债券购买(Taper),随后在美联储果然便在12月FOMC会议上官宣减债计划,一时间引得市场震动。

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不会在taper之前就开启加息,而在利率水平正常化之前不会缩表。但是部分官员已经在推动更为“釜底抽薪”的缩表行动,并且希望可以“更早更快”地进行。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James Bullard在11月就曾主张,美联储应在停止购债后或“不久之后”缩减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强调,并不需要积极地提高利率,更快地缩减资产组合是一种收紧政策的方法。

堪萨斯城联储主席Esther George也在近期演讲中暗示债券收益率趋平为开启缩表打下基础,此后在论文中强烈支持美联储在加息之前就进行缩表。

瑞银透露,美联储缩表行动或将以三年为目标,自今年年初或年中启动,以资产负债表规模降至三万亿美元以下为结束点,到2025后半年约占据当年GDP的25%。

美联储或将采取循序渐进的节奏进行,起初每季度将缩减100亿美元国债及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到2023年一季度缩减规模将分别提升至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缩减规模或将每隔一个季度上调一次,目标是达到每季度缩减400亿美元国债和200亿美元MBS。

(陈状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