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肖芮冬
近日,监管发布最新一期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通报》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进一步优化常规基金产品注册机制,自2022年1月1日起,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混合类、债券类基金产品,注册期限由原则上不超过20天缩短至15天。二是在提高产品注册效率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通报》中具体提出了三点要求。
压实机构合规风控责任
具体来看,首先在进一步优化常规基金产品注册机制方面,《通报》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混合类、债券类基金产品,注册期限由原则上不超过20天缩短至15天。
未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主动权益类、被动权益类(宽基)、混合类、债券类基金产品,注册期限由原则上不超过30天、30天、45天、45天缩短至20天、20天、35天、35天。
其次,在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通报》表示,在提高产品注册效率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压实机构合规风控主体责任。
一是基金管理人应严把申请材料质量关,对申请材料齐备性,真实、准确、完整性,合法合规性,风险揭示充分性承诺负责。
二是基金管理人应始终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优化产品设计,充分评估产品申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切实加大高质量产品供给,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金融需求。
三是基金托管人应加强对申请材料的复核把关,切实承担共同受托责任。
此外,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还表示,下一步将加大产品申报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平稳有序运行。一旦发现基金管理人违反承诺、故意隐瞒创新属性等问题,立即停止相关基金管理人适用快速注册机制,依法严肃问责相关机构和个人。
支持加大优质产品供给
从这次的内容来看,监管指出,上述举措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注册效率,支持行业机构加大优质产品供给。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疑问,毕竟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9000只,刚刚过去的2021年,新成立的基金达1898只,是公募基金诞生以来成立新基金最多的年份。
而“选基难”一直是基金投资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今缩短注册时间,加大供给,是否会让投资者更加“挑花了眼”?
另有基金业内人士还表示:“审批提速意味着已经拥挤不堪的销售渠道更加向头部、‘明星’集中,少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负荷,部分巨无霸基金尾大难掉,而大量新晋基金经理或业绩不够拔尖的基金管理规模会下降。”
当然,如果从优胜劣汰的角度来看,这几年基金清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比如2021年共有249只基金清盘,仅次于2018年的430只。新发基金如果是更多优质产品的输入,那么对投资者、对行业发展都是好事,只是在加大输入的同时,一方面市场还有大量的迷你小微基金,在退出机制上是否也应加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机构借机多发、“以新换旧”。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