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七成清华毕业生去体制内:时代在转弯,思维在转变

财经
2022
01/11
16:55
亚设网
分享

谈七成清华毕业生去体制内:时代在转弯,思维在转变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

来源:紫金商业评论(ID:Zijin-BusinessReview)作者:王姑娘  | 编辑:吕馨蓓时代的转弯,伴随着思维的转变,这在当下的就业市场可见一斑。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的《告别氪金时代·人才吸引力2021报告》显示,相比资深职场人,年轻人更青睐“铁饭碗”。工作1-3年的人群中,超过四成受访职场人把“铁饭碗”作为理想工作。猎聘近期发布的《未来职场“六感”研究白皮书》报告也显示,当前形势下职场人的择业首选,28.39%的职场人选择了“相对安全稳定的平台,不用经常加班的公司”;26.77%的职场人选择“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仅有8.7%的人选择进入互联网大厂,排名第四。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计7441人。由于本科生、研究生中继续深造的比重较大,因此,清华大学 2021 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人数只有3669 人。

谈七成清华毕业生去体制内:时代在转弯,思维在转变

而从签三方就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 15.8%、30.3%、23.8%,合计占比为 69.9%。这表明,代表中国顶尖高校水平的清华学子,进入体制内的比例明显增加。与进入体制内的火热相比,过去三年来,选择自主创业的清华毕业生逐渐稀寥。数据显示,2019年毕业生6965人,毕业生创业人数52人,其中本科生17人,硕士生31人,博士生4人;2020年毕业生6995人,毕业生创业人数36人,其中本科生8人,硕士生23人,博士生5人。2021年毕业生比2020年增加446人,是近三年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但创业人数为27人,其中本科生5人,硕士生15人,博士生7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0.36%,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0.74%。相比2019年,自主创业比例下降近一半。同清华略有差异,北大的学子更喜欢进入体制内的教育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北大本科生近26%、硕士近8%、博士近42%进入了教育行业。为什么外界给予清北毕业生的流向这么大的关注?一个观点是,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即使名校学子也感受到寒意,更青睐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有外媒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年轻人就业问题的文章,认为国内的年轻人虽然很看好华为和腾讯等科技企业,但是更喜欢去体制内和国企上班。这是普遍的规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越高,人的内在选择往往越偏向追求稳定、规避风险。很多人拼命拿到高学历,不过是想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拥有一张能获得一份体面工作、过上一种安稳生活的入场券。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清华北大的学子也不能免俗,实际上任何人都厌恶风险,寻求稳定。另一个担忧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体制内的人都是在这块蛋糕中分配财富而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中国这帮最聪明的学生,都去体制内而不是去创造社会财富,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这样的想法不免极端,首先有一点要分清,虽然七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工作,但只有15.8%的人是进入机关工作。进入国企并不能单纯认为是体制内,要知道很多国企都是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的,比如说中国航天、中国航空、国家电网和中国兵器等。这些国企在国防军工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都是国家制造业的基石。另一点,外界对体制内工作,存在固有的刻板印象。一提起体制内,不少人认为的就是清闲无事、打卡坐班,殊不知,如今体制内工作大多与政务服务公共治理相关,各条战线不仅任务繁重,而且愈发精细化、专业化,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无法胜任。其实体制内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去干这些细致又需要高质量完成的工作。体制内聚集了大量年轻精英,切切实实地推动了国家变革、社会进步,要比庸才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好的太多了。有人直言,进入体制内可以让自己有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能让自己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此外,这样还能促进体制内的单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更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体制内工作的起点一般较高,对于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是比较好的平台,对于贫寒学子来说,也是比较合适的实现阶层跨越的方式。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是人,也会面临初入社会的迷茫,需要尽快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忐忑感,而选择体制内工作,是一种比较稳妥的选择。很多人最初选择在体制内工作,也未必一直会在体制内干下去,很多企业家都有体制内工作的经历。在机会合适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离开体制,到社会中、到经济大潮中去打拼。他们熟悉体制内的运行机制,善于分析政策方针,也能够更好的发现商机,从而做大企业,实现社会价值。

谈七成清华毕业生去体制内:时代在转弯,思维在转变

优秀的年轻人,要比平庸的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能力,这话虽然刺耳,但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社会,人员要素,自由流动,自由分配,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从跃跃欲试“下海”,到争先恐后进金融圈、互联网大厂,再到现在纷纷选择“上岸”,标注了时代的转向。清北这帮聪明人,比别人更先看到变化,更先做出选择,这正应了那句话:优秀的人,做出的选择总是相似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担心和非议,或许都是多余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这个社会,赋予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年轻人的幸运。- END -

本平台对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本声明适用于本平台所有内容,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品牌传播 | 企业访谈 | 投稿合作

联系方式:13124784426

法律顾问:北京也迪律师事务所

知产保护:北京储正智库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紫金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