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车险2022:盘点十大热点话题,读懂车险九变

财经
2022
01/12
10:43
亚设网
分享

预览车险2022:盘点十大热点话题,读懂车险九变

预览车险2022:盘点十大热点话题,读懂车险九变

文丨三藏

预览车险2022:盘点十大热点话题,读懂车险九变

预览车险2022:盘点十大热点话题,读懂车险九变

2021年的车险市场,中国车险复业经营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纵观这一年,车险综改迎来一周年、承保亏损再现、新能源车“抢滩”大战,加之下半年突发的极端暴雨天气灾害,车险行业赔付记录再创新高……这些皆说明车险迎来时代巨变。而市场,又恰是最能反映出变化与趋势之地,从而可令市场经营主体更好地把握住车险的未来。站在巨变边缘,如何读懂行业与自己?总结与复盘,不可少。为此,《今日保》特梳理汇总“2021年十大车险热门话题”,透过市场焦点,以观车险之变。

预览车险2022:盘点十大热点话题,读懂车险九变

1-Insurance Today-

第一变:告别二十年20倍,车险首现负增长

2021年车险行业首次出现行业性的保费负增长,是我国车险业自恢复经营以来最明显、也是最独特的一个变化。

在1980年-2020年这四十年之中,我国车险行业始终保持着保费正增长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二十年间,是车险规模增长最为迅猛的阶段,

车险保费规模由2000年的421.7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244.50亿元,二十年间几乎增涨了20倍。

然而,车险保费正增长的趋势,在2021年首次被打破。

2021年,车险行业总保费较2020年同比负增长,全年保费增速-4.53%。

至此,我国车险行业正式告别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监管导向和行业探索之地。

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建立、保障责任优化、产品服务丰富、附加费用合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竞争有序、经营效益提升等体现车险“高质量发展”等流程细节,成为一众市场主体问路扬鞭之地。

2

-Insurance Today-

第二变:交强险新单激亏,盈亏平衡再受考验

这也是第二个热点话题。

近期,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了2020年交强险经营“成绩单”:

2020全年,交强险承保机动车数量3.01亿辆(其中汽车2.67亿辆),保费收入2270亿元,保障金额43万亿。赔付成本1384亿元,各类经营成本672亿元(含救助基金27亿元),承保盈利128亿元,分摊的投资收益89亿元。

可以看到,自2008年我国交强险首次进行费率调整之后,交强险已从承保亏损进入到承保略有盈余的状态。

然而,交强险作为强制性险种,在制定之初即要求遵循“不赢不亏”原则。

故而在2020年9月,车险行业实施了车险综合改革,虽然未从费率上对交强险直接进行调整,但交强险的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责任限额较改革前提升64%;费率浮动系数浮动上限保持不变,浮动下限由-30%扩大到-50%,未发生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优惠幅度明显加大。

这一改革举措,让消费者交强险的保费支出明显降低,保障程度明显提升。2020年四季度单季,就为消费者减少保费支出21亿,增加保额6万亿元。

相应的,从2020年四季度起,交强险的新保保单开始出现承保亏损。

到了2021年1到10月,交强险承保亏损已经超过20亿元,交强险再次进入了亏损周期。

所以,如何在综改后的新形势下重新构建起交强险的盈亏平衡模式,是整个车险行业需要去思“变”的事情。

3

-Insurance Today-

第三变:靶向检查严查头部公司,“贴身”监管将成常态

2021年4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车险综合改革半年工作会议,对2021年车险专项检查进行部署,宣布组织10个银保监局对5家主要财险法人机构的12家省级分支机构开展靶向检查,并表示“决不允许市场秩序的搅局者破坏车险综改工作全局”。

此次专项检查涉及的5家财险公司分别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等车险市场份额累计达到一半以上的财险业头部机构。

涉及12家省级分支机构,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湖南、江苏、深圳、新疆、广西、天津、重庆、河南10个省、市、自治区。

从暂停新车业务的时间来看,最短为1个月,最长3个月。

上述5家头部险企12家省级分支机构新车业务遭叫停,还只是2021年银监会组织的车险专项检查的结果。

除此以外,各地银保监局还会根据当地车险展业机构违规情况进行处罚。

其中“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未严格执行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编制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虚列费用”为财产险公司前五大受罚原因。

这说明车险严监管的高压态势不减,且随着车险市场的变化,监管手段也在不断创新,监管权逐步向地方局下放,“贴身”监管将成为一种常态。

4

-Insurance Today-

第四变:车险代理牌照大规模注销,“去中介化”明显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各地银保监局2021年已陆续注销近3000家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其中汽车类代理公司注销量超过了总注销数量的五成,许可证被注销的公司涵盖汽车服务、维修、销售等类别。

车险市场“去中介化”趋势,极为明显。

一方面,汽车产业本身的变革,大量车企破产、4S店关停、主营业务经营不善,是车险代理牌照注销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在2020年,全年因主机厂经营不善或非主机厂原因退网的4S店有3920家,平均每天关停11家。这一数量基数,基本上就决定了2021年车险代理牌照被注销的机构数量。

至2021年上半年,部分车企更是从源头就开始瓦解,全国共有6家车企宣布破产或处于破产重组进程中,分别是:华晨、拜腾、众泰、猎豹、领途、青年汽车。

另一方面,代理牌照运营管理成本上升、违规风险加大,也是诸多中小车险代理注销牌照的另一重因素。

特别是许多中小车险代理对于保险监管流程不熟悉,缺乏保险专业人员,更是无法满足保险中介信息化建设要求,故而纷纷选择退场、及时止损。

这说明车险中介市场,也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进行转型和发展。

5

-Insurance Today-

第五变:福祸相依,河南天灾赔付破纪录,凸显车险服务形象

2021年7月,史上最大暴雨袭击河南,罕见程度,千年一遇。

在这场洪涝灾害中,保险业举全行业之力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各家保险机构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集中调配查勘人员、救援设备,建立理赔服务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做到应赔尽赔、早赔快赔。

截至12月,河南暴雨灾害,车险已赔付金额超过70亿元,在以往暴雨灾害赔付记录中创造了新高,赔付金额位列所有险种之首。

而此前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保险业仅赔付11.3亿元。

这也说明,车险对于社会稳定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发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形象进一步凸显,车险投保率与投保额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6

-Insurance Today-

第六变:综改一周年让利2000亿,阶段性目标后如何提速?

作为史上车险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对车险消费者、车险经营,乃至对整个财险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自去年9月9日车险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已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2000亿元。“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车险市场呈现保费价格、手续费率“双降”和保险责任限额、商车险投保率“双升”的新局面。

①是保费支出明显降低,消费者获得感显著提高。截至9月底,车辆平均所缴保费2763元,较去年改革前降低21%, 87%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

②是费用水平大幅度下降,车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此次车险综合改革采取了扩大保险责任,调低附加费用率水平的政策举措,从根本上压降了费用空间。截至9月底,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7.8%,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其中车险手续费率8.4%,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车险业务及管理费用率19.8%,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

③是风险保障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治理功能有效发挥。截至9月底,在交强险保额大幅度上调的基础上,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61万元,达到150万元。其中保额100万及以上的保单占比达到93%。

④是赔付水平大幅提升,行业整体业务结构显著优化。截至9月底,车险综合赔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2%,大幅提高了16.3个百分点。改革以后,在压降保险公司费用成本的同时,行业总体赔付水平不断提升,车险的保障更多惠及广大的消费者。

此外,车险综改第二年的主要任务也已经明确,用三个词概括是“巩固”、“优化”、“创新”,进一步夯实改革基础,为后续进一步深化转型做足准备。

7

-Insurance Today-

第七变:营运车辆拒保,剩余市场考验综改民生大问题

2021年,在全国多个地区,也出现了保险公司集体拒保大货车、搅拌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的现象。

投保难、花式拒保、冷对待,成了车险综改后营运车辆投保的“代名词”,不断引发社会热议。

事实上,一边是营运车辆车主投保“无门”,另一边却是保险公司“做多亏多,成本压力倍增”的无奈。

不少保险公司表示,

承保营运车风险较大,在车险综改、交强险责任限额提升的背景下,极易造成承保亏损。

然而,站在更高维度,营运车辆的风险保障,不仅事关我国实体经济稳定运行,还关系到车险综改“降价、提质”的士气与决心,以及相关消费者群体的切身利益。

银保监会随后发布《关于切实做好营运车辆保险承保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财险公司要积极主动为营运车辆提供保险服务,同时要加强风险管控,推进科技赋能,通过运用大数据、车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车险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风险减量管理,逐步改善营运车辆保险经营状况。

可见,如何既要做好车险管理的精细化,又能兼顾民生类营运用车的保险保障,需要车险行业在发展中进一步审视。

更表明,改革没有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

8

-Insurance Today-

第八变:部分车主保费涨价之惑,凸显车险定价不透明性

综改一周年后,车险市场出现了一波保费涨价的声音。

部分车主表示,其2021年购买的车险保费价格相较去年同期涨价了不少,原因是商业车险的折扣系数比往年高了。

另外也有车主反馈,以往保险公司还会赠送礼品等,今年纷纷都没有了,实际缴纳保费比往年高了。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新能源车险中,比如造车新势力中的特斯拉、小鹏、蔚来等车价在2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保费价格上涨明显。

这一方面说明车险改革确实对车险的定价起到了引导作用,较好地实现了费率与风险匹配,表现为千人千面,更是落地执行了费率回溯的机制;

另一方面也说明车险改革压缩“水分”的成效显著,迫使保险公司减少了中间优惠和补贴,所以消费者实际掏出来的“净费”会比原来更多。

但是对于保费上涨的原因,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却很难解释清楚。因为影响车险定价的核心掌握在保险公司的定价模型之中,是保险公司核心能力的体现。

所以车险定价走向精细化后,其凸显的又是车险定价的不透明性,普通消费者在比价上会变得更困难。

这也是综改后时代里车险发展需要继续“变中求变”的事情。

9

-Insurance Today-

第九变:抢滩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落地下的新市场之争

适时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是车险改革在条款创新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2021年8月初,中保协即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主险保障范围有所扩容。

随后,中国精算师协会新能源汽车专属产品基准纯风险保费项目通过评审,费率厘定的重要基础也得以确定。

2021年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中国精算师协会在同一天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市场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正式落地,并于2021年12月27日在全国范围内上线。

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的落地,不仅意味着我国车险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达成,商业车险的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车险行业在拓展和优化商业车险保障服务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选择。

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车险改革进程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车险行业已经从费率系数放开、基准费率调整、保险责任扩大的标准化产品的改造探索阶段,进入到了车险产品向涉车类场景扩容的升级完善阶段。

新能源车险交织着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其带来的更是一个崭新的车险时代。

10

-Insurance Today-

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上海保交所模式开启,车险渠道变革一触即发

伴随着新能源车险的落地,上海保险交易的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也随之诞生。

12月27日,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上线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并首批挂牌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等12家财险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

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定位于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服务的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可以为新能源车险消费者提供线上投保、保单查询、订单查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未来将陆续开放批单查询、理赔进度查询、电子保单下载等功能。

消费者可以在交易平台,通过线上便捷地触达多家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并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称心如意的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更主要的是,为了让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更好更快地得到推广,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运行初期暂不收取服务费,帮助行业压缩销售环节费用。

可见,对于行业力争要进一步压缩附加费用率、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更低保费的车险改革思路来说,这无疑是当前“最符合逻辑”的一条路径。

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的出现,恰恰表明了一个事实:传统拼价格比费用的车险销售模式,已经失灵。车险市场势必会进一步加速去代理人化、去低效率的中介化。

而这,仅仅只是车险销售模式转型的开始。因为这种效应,更将会延伸至传统车险的销售模式上。

所以,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诞生,更表明车险改革向“深水区”又迈进了一步。

有些人,有些公司,有些模式,注定到了要和车险市场说再见的时候了。

后记

一叶知秋,这是2021年车险市场之“变”。

在这个变化之后,车险市场也将进入阶段更为成熟的2022年。

对于2022年的车险市场,又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期待?

或许2021年的车险市场,已经给了我们一份“提前”的答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