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企业定增注册批文过期:科信技术再融资折戟 上市5年两度陷亏损

财经
2022
01/12
14:30
亚设网
分享


又一家企业定增注册批文过期:科信技术再融资折戟 上市5年两度陷亏损

又一家上市公司定增因批文到期而失败。


1月11日晚间,创业板企业科信技术发布了《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批复到期失效的公告》。在取得注册批复的一年后,定增却无奈折戟。

科信技术表示,公司取得批复后,会同中介机构积极推进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各项工作,但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和融资时机等多方面因素变化,公司未能在批复文件有效期内完成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中国证监会关于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科信技术的遭遇,是“定增”进入买方市场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随着注册制大幕缓缓拉开,再融资审核效率显著提高,源源不断的上市公司启动定增,但部分企业迟迟无法找到合适的资方。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A股全年有超过20家企业因批文到期而终止定增。同时有近三成企业再融资规模不及预期。

科信技术再融资终止

此次终止定增的“主角”科信技术,是一家提供FTTX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和传输网中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的企业,主营业务为ODN产品(光分配网络)、无线接入产品等,针对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的销售几乎就是其所有的营收来源。2016年11月正式登陆创业板。

上市以来,科信技术的业绩并不稳定,上市当年业绩就出现下滑,2016年营业收入7.08亿元,下降7.62%,净利润6182.39万元,同比下降1.61%。上市不到三年业绩就出现亏损,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37.51%至3.39亿元,净利润则亏损8202.81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科信技术表示5G尚未规模化商用,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总体营业收入和毛利率下降;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管理和研发基础,应对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了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不过,这个结果显然并不被投资者买账。上市以来,科信技术除了上市首年股价大涨366.88%之外,随后股价节节败退。2017年、2018年、2019年,科信技术分别下跌44.34%、13.41%和22.15%。

计划再融资的2020年,是科信技术少有的股价上涨的年份,当年因新冠疫情影响,以及5G商用加速,科信技术实现营业总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132.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2.43万元,同比扭亏为盈。这一数据虽然较上市时还有差距,但公司股价出现回暖迹象,2020年科信技术股价累计上涨25.02%,期间股价一度飙升至24.2元/股的高峰。

彼时,恰逢市场再融资松绑,创业板注册制稳步落地,2020年7月,科信技术趁此机会抛出了一份4.21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其拟向实控人陈登志(单一发行对象)增发,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160.00万股,锁定价格10.12元/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099.2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1月12日午间收盘,科信技术股价为11.64元/股,锁价定增优势并不大。

这份再融资方案很快在2021年1月14日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但时隔一年,此次发行却迟迟未进行。

业绩再度陷入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拿到证监会批复的当年,科信技术业绩再度陷入困顿,2021年前三季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5.34亿元,同比增加4.33%;但净利润亏损8144万元。

期间,公司2021三季度营业成本4.1亿,同比增长10%,高于营业收入4.3%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4%。期间费用率为37.8%,较上年升高10.9%,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

科信技术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受大宗商品和电池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产品生产成本持续显著增加,以美元结算的长期框架合同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执行的期间受汇率波动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显著。

2、为提高长期核心竞争力,夯实管理和研发基础,应对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继续重点在基站站点能源、数据中心网络能源、通信储能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投入和生产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导致运营成本上升,短期业绩承压。

3、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530万元,主要为收到政府补助。

这一悲观态势也影响了投资人的判断,2021年全年,科信技术股价再度大跌17.20%,截至2022年1月11日,科信技术总市值已不足25亿元。

此外,拟参与此次定增的实控人在2021年多次质押股份,根据公告显示,2021年10月,陈登志再次质押了所持科信技术的股份,截至2021年10月21日,陈登志累计质押股份775万股,占其所持公司总股份的比例为29.49%。

早前,科信技术股东在2021年密集减持,其中原董事张锋峰因违规减持,被深圳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