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在香港特区将迎来新的监管要求。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表示,将就加密资产引入新的监管制度,最快2023/24 年之前推出。金管局的新制度重点关注三方面:可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有关加密资产的投资者保障,以及认可机构与加密资产的业务关连。
1月12日,金管局已就相关制度设计发布讨论文件,搜集行业对拟定监管要求的反馈意见,并将在2022/23年根据反馈情况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加密资产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稳定币,是国际监管机构关注的课题,因其可能为货币和金融稳定带来风险。金管局欢迎利益相关机构提出意见,并将制订一个风险为本、务实和灵活的监管制度。
重点监管稳定币
金管局拟定的监管方向综合参考了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制度,采取以风险为本,以及“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方法来监管相关机构和活动。
在多种不同加密资产中,金管局将重点关注可用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即可用作支付货品、服务或其他金融交易的稳定币。稳定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加密资产,与其他大部分无资产支持的加密资产不同,稳定币一般锚定或参考单一或多种资产,例如证券或法定货币。
主要稳定币规模,图片来源:香港金管局文件
余伟文指出,由于目前普遍欠缺对稳定币营运安排的规管或披露要求,导致部分稳定币的支持机制并不透明。而可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很有可能与主流金融体系,甚至日常商业、金融及经济活动产生比较广泛和频繁的联系,因此对金融体系可能构成更直接和紧迫的风险。
金管局认为,用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及其钱包功能与香港特区的《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条例》”)定义下的“储值支付工具”类似。根据“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金管局正在审视是否有需要调整现有的监管框架,例如在《条例》下确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在香港特区受到适当监管。
持牌仅限香港本土公司
金管局拟定的监管措施提出,将从七个方面对用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进行监管,包括发行、创造或销毁稳定币;管理储备资产;验证交易及留存记录;储存密钥;赎回稳定币;资金传输以及执行稳定币交易。
只有获得金管局批准的香港本土公司才可以从事上述任何一项业务,或积极向香港大众推销,意味着海外公司必须现在香港本土成立公司,并以该公司名义向金管局申请牌照,仅仅设立代表处并不足够。
余伟文解释,金管局考虑的角度包括货币及金融稳定、用户及投资者保障,以及可能涉及的诈骗与洗黑钱活动等。
另外,有些加密资产可能没有内在价值,但价格极为波动。金管局认为,需要认真探讨这类产品是否适合散户,以及应如何监管销售过程等问题,促进投资者教育及加强产品披露。金管局透露,目前正在与证监会合作制定对认可机构提供加密资产相关中介服务时在投资者保障方面的监管预期。
考虑到认可机构在业务上与加密资产出现的关连逐渐增加,金管局也在研究相关监管重点,包括用户保障、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风险、金融罪行风险等。
余伟文指出,认可机构在与加密资产服务提供者建立业务关系前,应严格评估本身就不同类别风险的承担,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缓减措施。金管局即将向认可机构发出通告,就相关事宜提供更详细的监管指引。
三项监管机制并行
近年来,加密资产在全球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后,加密资产规模急速扩张,目前接近2.2万亿美元。同时,机构及零售投资者对加密资产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加密资产与主流金融体系的关系日趋紧密。
加密资产规模,图片来源:香港金管局文件
这些新的发展,也引发全球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在香港特区,早在2019年11月,香港证监会已经推出针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框架,要求在香港运营并就至少一种证券型代币提供交易服务的平台向其申请牌照。
去年5年,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牵头推出制度修订咨询,随后通过修订《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对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为加密资产在交易平台进行的活动制定了发牌制度。
目前,三项监管机制各有不同侧重点,金管局表示将持续关注加密资产的发展,并与其他监管机构保持紧密合作,避免出现监管套利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