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元年 银行抢食理财“蛋糕”渐呈分化

财经
2022
01/15
08:39
亚设网
分享

资管新规落地元年 银行抢食理财“蛋糕”渐呈分化

图虫创意/供图 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进入2022年,中国资管新时代也正式来临。在经历了过渡期整改的攻坚克难后,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银行理财的发展将呈现分化趋势,分化不仅表现在头部理财公司与中小银行之间市场“蛋糕”的切分,也会反映在理财产品设计的各有侧重。

从行业规模看,面对着公募基金近三年的弯道赶超,银行理财在途中经历过一段规模的不增反降,不过,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有望在新的一年迎来久违的提速发展。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2022年末,银行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1.3万亿元,实现近6年最高增速水平,并保持2020年以来的增速V形反转趋势。

老产品还剩“难啃硬骨头”

进入资管新时代,各家银行依然有着“成长中的烦恼”。大银行受存量规模太大影响,理财老产品压降还有“难啃的硬骨头”;中小银行尽管净值化转型的进度更快,但面对严控理财规模的监管要求,以及理财公司正面竞争等多约束因素,市场并不看好其自营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北京一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国有大行受存量理财规模太大影响,尽管资管新规过渡期已过,但仍剩有少量老产品难以压降,需要继续花时间处置。但剩下来的老产品压降难度更大,从资产端属性看,多是股权、二级资本债、PPP、产业基金等一些流动性差、难有明确到期时间的资产。这些资产中途转让难度大,更多还是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自然退出。

另有银行理财人士向记者透露,该行还有近千亿规模的老产品未压降完成,多是产业基金、PPP项目,向监管部门上报的延期方案是预计再用五年逐步消化,不过实际可能用不了这么长时间。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王朝弟此前透露,目前尚未整改的存量处置资产主要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本补充工具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普遍呈现出期限长、流动性较差、估值难度较大等特征。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直至全部清零。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

模式面临抉择

与大行不同,中小银行压降老产品是“船小好掉头”。早在去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长沙银行(601577)、上海银行等城商行公告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已达95%以上,多数股份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也普遍在85%以上。

中小银行可以轻装转型的同时,也面临着业务发展模式的抉择。按照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对于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要严控理财产品规模,稳妥有序压降。随着去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审批的节奏放缓,市场普遍不看好未来中小银行自营理财业务的发展潜力。

“理财市场的机构分化将是大趋势。”上述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称,在过去,银行理财被看作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功能替代,本质还是传统银行业务;但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理财产品要求全面净值化,理财要回归投资属性。做投资和做银行业务是两回事,前者对资产的净值波动和市场预期管理要求更高,更看重投研能力的建设,不是所有机构都有资源和能力做的。

统计数据也反映出机构之间在抢夺市场“蛋糕”的分化趋势。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城商行新发产品超1万只,是新发产品数最多的机构类型;然而,尽管新发产品只数抢眼,但城商行新发产品的募集金额同比下降7.48%。

相比之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虽为新势力,却凭借着天生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主流阵地。去年上半年,理财公司募资规模18.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18倍,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募资总规模的2.4倍。

华北地区一城商行高管对记者表示,对于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众多中小银行来说,逐步压缩存量理财规模,直至退出自营市场可能是大方向。毕竟相较于头部理财公司,小银行的理财自营业务并无明显优势。未来,不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可能会主攻理财产品的代销业务。

产品分化凸显

规模增长或再提速

除了机构间的理财业务模式会逐步分化外,产品分化也将是大趋势。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银行理财的产品线有望更加丰富,从产品类型看,现金管理类产品依然有着较大市场空间;从资产配置策略看,“固收+”产品有望成为规模的主要增量。

上述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尽管现金类理财产品的监管约束加强,但考虑到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很大,理财子公司会寻求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稳定,并寻找可替代方案。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家理财子公司都大力发行最短持有期类理财产品。

记者查阅多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发现,目前存续或在售的理财产品中,不乏覆盖超短期至中期的各类最短持有期类理财产品,比如7天期、14天期、1个月期、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等。这类产品也属于开放型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申购赎回灵活性介于现金管理类和定期开放类之间,通常每个交易日开放购买,并支持定投,但需至少持满一定天数后才可申请赎回。

“现金管理类产品是理财公司不愿放弃的市场,即便遭遇严监管,也会想办法保持规模,持续深耕做精做细。”上述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称。

截至2021年6月末,现金类理财产品规模共计7.78万亿元,占当期非保本理财的30.2%。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帅帅对记者表示,在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新规的约束下,2022年现金类理财产品占比预计将下降,但因为功能性抵补,仍可保持一定规模。

“在新规约束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会继续下行,但由于银行理财存在着与银行账户深度绑定的优势,客户申购赎回理财产品操作更方便,银行就可以通过优化完善账户服务的方式,弥补收益率下行的缺失。”张帅帅表示,既然现金管理类监管要求与货币基金监管已基本拉齐,从客户流动性管理角度考虑,两类产品区别并不大,前者凭借着与银行账户的紧密联动会保持替代优势。

对于理财子公司发力最短持有期理财产品接续,张帅帅认为,对各家理财机构而言,资管新规实施初期的重点是要丰富产品“货架”。不论是最短持有期产品,还是日开型固定收益类产品,都是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同时,理财子公司还可适当拉长产品期限(如一年期以上),通过“固收+”策略提供收益相对优厚的中长期产品,这也将是银行理财规模的主要增量。

上述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也透露,今年公司产品发力的重点一是继续做精做细现金管理类产品,保持规模稳定;二是通过增加产品开放申购赎回频率等泛基金化设计,做大“固收+”产品规模。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银行理财转型最艰难的时期或已过去,2022年将进入银行理财的净值化新时代。在严监管与谋转型背景下,银行理财仍能保持较高增长动能,预计2022年银行理财将同比增长11%,规模达31.3万亿元。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