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10座城市已现本土奥密克戎病例,如何应对?国家卫健委最新解答...

财经
2022
01/17
18:40
亚设网
分享

国家卫健委1月17日通报,1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3例,其中本土病例163例(天津80例,其中津南区79例、东丽区1例;河南68例,其中安阳市60例、许昌市7例、郑州市1例;广东9例,其中珠海市5例、深圳市2例、梅州市1例、中山市1例;陕西5例,均在西安市;广西1例,在崇左市),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近期出现疫情的几个城市珠海、深圳、梅州、中山,均发现了本土奥密克戎,在加上之前出现本土奥密克戎的广州,广东已有5个城市报告本土奥密克戎。此外,近期天津、河南安阳、辽宁大连、上海、北京等5个城市均出现本土奥密克戎。截至目前,已有10个城市出现奥密克戎本土疫情。

高度警惕!10座城市已现本土奥密克戎病例,如何应对?国家卫健委最新解答...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对此,国家卫健委1月17日发文称,多地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作了最新解答。

广东5个城市发现本土奥密克戎

广东卫健委1月17日通报,1月16日0-24时,广东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深圳2例,珠海5例,中山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梅州1例。

深圳首次检出奥密克戎感染者,同时迎战两大毒株。

1月16日,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16日,我市发现2名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一名病例为病例2的同事,于1月7日作为密接者送集中隔离观察;一名病例在核酸筛查中发现,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也是深圳市首次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土感染者。截至16日21时,全市累计报告17例病例。

珠海凌晨通报1例本土确诊,此前7例阳性初判为奥密克戎。

1月17日凌晨,据珠海市香洲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报,1月16日珠海香洲再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月16日15时-20时,珠海市香洲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具体情况为:病例11.女,10岁,是14日报告的病例2和病例6的密接者,现住南屏镇十二村南丰汇景湾。该确诊病例是在密接者排查、重点人员管控中发现的。目前已经转运至中大五院,经组织市级专家会诊,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自16日起,珠海市连续三天每天开展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目前珠海全市旅游景区景点现已全部暂停营业,香洲区范围内餐饮场所已全部取消堂食,并根据疫情进展、防控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此前,1月14日晚,广东珠海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珠海市当时发现的7例新冠肺炎核酸初筛阳性,经珠海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基因测序初步判断为奥密克戎病毒。

中山一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

广东中山16日通报,当日中山市新增的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是由15日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目前流调和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此轮疫情中山出现的2名确诊病例,和珠海公布的阳性个案,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且在同一传播链。

广东梅州五华县确诊病例为奥密克戎感染,与珠海疫情同一传播链。

据央视新闻,1月17日,在广东梅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梅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罗盛标介绍五华确诊病例相关情况。病例郑某某,男,11岁,1月11日晚随父母自驾车从珠海返回梅州,在梅期间居住在五华县岐岭镇华源村。

1月14日,五华县人民医院在6人混采混检标本中,检测出异常结果。接报后,梅州市、五华县疾控中心立即对相关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置工作。经多次对6人单采单检,郑某某核酸检测结果反复出现异常,其余5人结果均为阴性。

针对检测结果异常情况,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加大了核酸检测频率,1月16日梅州市疾控中心在对郑某某第七次采集的核酸样品中,检测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判定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随后转送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经进一步诊断,订正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经广东省疾控中心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与珠海市疫情同属一条传播链。

广州2021年12月17日通报:与“奥密克戎”病例同楼居住者确诊了。

广州市卫健委2021年12月17日通报,12月16日对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参照密切接触者管理的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1例关联病例。有关情况如下:唐某,女,70岁,退休人员,居住广州越秀区华乐街天胜村65号,与12月13日境外输入外市返穗确诊病例的居所为同一栋楼。

通报中提到的“12月13日境外输入外市返穗确诊病例”,即为广州发现的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

此外,天津、河南安阳、辽宁大连、上海、北京5个城市近期均通报了本土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国家卫健委发布奥密克戎最新解答

国家卫健委网站1月17信息显示,近日,多地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引发广泛关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作了最新解答:

高度警惕!10座城市已现本土奥密克戎病例,如何应对?国家卫健委最新解答...

1、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发现和流行情况。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全球新冠病毒数据库GISAID显示,截至2022年1月17日,118个国家提交了奥密克戎病毒基因组序列374314条。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于2021年11月27日输入我国香港,12月9日首次输入我国内地。

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多国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强。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12月23日关于奥密克戎的简报显示,其家庭续发率为15.8%,高于德尔塔的10.3%。英国卫生安全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19日至20日,伦敦90%和英格兰76%的新冠肺炎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美国疾控中心网站数据显示,在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1月1日的一周内,美国本土95.4%的新冠肺炎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

3、现有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效果。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现有疫苗并未完全出现免疫逃逸;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对其预防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未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率和死亡率的上升,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仍有效果。

4、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影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突变位点不位于我国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公布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区域,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5、有关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措施。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的快速流行趋势,近期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均建议民众加强日常卫生防护(洗手、戴口罩和安全社交距离),卫生部门加强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尤其是为一线医护人员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

6、我国的应对措施。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及关联的本土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或关联本土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7、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新冠肺炎病毒的监测、报告与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建议个人在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目前,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病毒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8、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在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

(3)减少非必要出行。尽量不前往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如必要前往,要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风险。密切关注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非必要不前往有疫情的县(市、区、旗),有疫情的地方居民非必要不离开居住地。

奥密克戎毒性如何?要打第四针吗?张文宏解读

据央视新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日接受采访,就奥密克戎变异株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在张文宏看来,奥密克戎的重症化是在下降,但是毒性不可忽略。其团队对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病毒进行了大范围的比较,前者造成的发烧程度丝毫不比后者弱。

高度警惕!10座城市已现本土奥密克戎病例,如何应对?国家卫健委最新解答...

“从美国最新计算的病死率来看,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谈到中国的战疫经验,张文宏说有信心:“如果我们够快,防疫跑到病毒前面,就能赢得每一场动态清零的胜利。”

谈到疫苗作用,张文宏告诉记者,针对包括变异体在内的研究确凿显示,新冠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尤其第三针疫苗可以使抗体水平升高几十倍。至于第四针,他认为现在言之过早,“现在还不需要那么着急,到时候可以有更多国际经验为我们所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国家卫健委网站、央视新闻、公开信息等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