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有着“东北药茅”之称长春高新早盘直线跳水跌停,10点37分左右跌幅尚不足1%,不到半个小时即封上跌停,市值跌破千亿元大关。
截至去年三季报,公司合计有逾15万股东。粗略计算,今天早盘这一波跳水,公司市值蒸发逾百亿元,户均亏损7万元左右。
对于长春高新闪崩跌停,股吧中,网友瞬间炸锅,不少人大呼“集采来了”,也有网友表达“抄底”意愿,更有网友提起长春高新在高位时市场曝出的“大妈忘记密码狂赚500万”的事情,称“五百万大妈还在吗?”(点击进入长春高新吧)
公司生长激素进入集采目录
1月19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邀请符合要求的企业前来申报。多款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集采目录当中,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50025)也位列其中。
针对生长激素集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打长春高新投资者关系电话,并联系到公司内部人士,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高新的子公司金赛药业一直被外界视为是上市公司的利润奶牛,最近几年长春高新的业绩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金赛药业生长激素的贡献。
由于集采往往意味着大幅降价,对此,投资者颇为关注,认为可能导致公司业绩缩水。2021年前三季度,金赛药业生长激素产品销售收入58亿元左右,在长春高新总收入中占比高达七成。此外,长春高新的另一家子公司百克生物(688276.SH),也于2021年6月25日刚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长春高新1月12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金赛药业注射用人生长激素增加国内同品种已批准的适应症,具体包括:用于因软骨发育不全所引起的儿童身材矮小;用于性腺发育不全(特纳综合征)所致女孩的生长障碍;用于接受营养支持的成人短肠综合征。
长春高新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2.39亿元,同比上升28.75%;归母净利润31.47亿元,同比上升39.25%;扣非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上升43.07%;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2.76亿元,同比上升31.9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2.24亿元,同比上升28.7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2.38亿元,同比上升31.46%;负债率22.9%,投资收益-2609.94万元,财务费用-6579.84万元,毛利率86.71%。
需要指出的是,相较此前两年,长春高新的三季报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前三季度、2020年前三季度,长春高新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7.93%和82.19%。
市值已经腰斩
机构纷纷出逃
早在去年5月,市场传出生长激素集采的消息,长春高新股价从550多元的历史高位大幅走低,且消息传出的5月24日当天跌停。去年7月份,广东省公布集采药品名单,生长激素未进入,长春高新股价小幅反弹。从去年5月传出集采消息后,长春高新的股价已腰斩,市值从2000多亿,跌至最新的不足千亿。
从三季报显示,机构资金纷纷出逃,持仓机构由一千多家变成200多家。
从知名基金经理持股情况来看,管理规模近千亿元的葛兰已开始捡拾筹码。去年三季度她曾减仓超100万股,2021年10月份开始加仓,截至当年11月23日,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加仓长春高新41.8万股。此外,易方达副总裁张清华管理的基金也对持仓进行了微调。和去年三季度末相比,截至去年11月23日,其管理的易方达裕丰回报债券加仓长春高新118.97万股,管理的另一只基金易方达新收益略微减仓7.59万股。
国内生长激素市场或快速增长
去年8月4日晚,新华社发布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再度引发市场对“生长激素滥用”的讨论。
文章指出,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文章还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生长激素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国内一家生长激素龙头企业年收入连年增长。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其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来自生长激素相关产品。
在医学上,对矮小症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其中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发的矮小症,占比并不算高。北京3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前主委母义明曾表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发病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二十至二十五。
过去的10年间,矮小症的自然发病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却保持高速增长。根据相关数据,过去7年间,生长激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0.42%。2015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约为13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便已达58.89亿元。根据西南证券估算,2020年市场规模大约是77亿元。
东莞证券研报称,公司(长春高新)是生长激素龙头,国内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良好。通过上述两项投资,公司将在新生儿领域和精神神经领域加速发展,增强技术储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预计公司2021年和2022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0.12元和13.0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8倍和22倍,维持对公司“推荐”评级。
据德邦证券研报显示,我国矮小症市场容量巨大,药品渗透率低,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因制剂不同、体重和敏感性不同,生长激素针每月费用在3000元到15000元之间,且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的时间。根据媒体2019年6月的报道,药品招标信息显示,长春高新生长激素粉针年化费用近1.9万元,水针年化费用在4.2万元左右,长效剂型的年化费用在19.6万元左右。对于孩子需要使用生长激素的家长们来说,生长激素纳入集采,无疑将大幅降低他们的支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