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增资一事突然出现变故。原计划出资60亿元的中国信达公告不参与蚂蚁消金增资事宜,而另两家增资方鱼跃医疗(002223)和舜宇光学科技(2382.HK)亦公告暂缓相关增资事宜。
根本此前宣布的增资方案,蚂蚁集团、中国信达、鱼跃医疗、舜宇光学科技等投资方将以现金方式对蚂蚁消金增资合计220亿元。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资本金达到300亿元。据测算,300亿元资本金将承接高达1.3万亿的消费信贷业务。根据监管的要求,蚂蚁消金的主要任务是承接蚂蚁旗下两家小贷公司(花呗与借呗的运营主体)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自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起1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
截至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以“花呗”“借呗”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万亿元。这意味着,蚂蚁消金能否顺利完成增资,将决定其消费信贷业务是否能完成合规转移。目前看,蚂蚁消金显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蚂蚁消费信贷业务遭遇降杠杆和业务转移困扰,对市场上其他巨头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巨头竞相提高网络小贷注册资本
事实上,自去年11月蚂蚁集团IPO被叫停之后,其他消费信贷巨头便看到了蚂蚁业务收缩带来的历史性机会,并展开了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最有代表性的举动就是,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将网络小贷牌照的注册资金从此前的10亿级别一举提升至50亿元。
企查查显示,2021年,至少4家互联网巨头将旗下网络小贷注册资本提升至50亿元。
2021年4月12日,腾讯旗下的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25亿元增至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财付通连续两次提升注册资本。2020年3月2日,财付通将注册资本从3亿元提升至10亿元;2020年11月4日,也就是蚂蚁集团IPO被叫停的第二天,财付通将注册资本从10亿提升至25亿元。
截图来自企查查。
2021年6月,字节跳动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30亿元增至50亿元;2021年1月,该公司刚刚将注册资本从10亿元提升至30亿元。
截图来自企查查。
另外两家巨头—美团和京东—也不甘落后。2021年8月,美团旗下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0.58亿元增至50亿元。
2021年12月,京东旗下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至50亿元。
2022年1月,360数科旗下的福州三六零(601360)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也发生变更,从10亿元增至50亿元。企查查显示,这是过去4个月里该公司第二次增资。2021年9月16日,福州三六零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至10亿元。
截图来自企查查。
三六零网络小贷成立于2017年3月,大股东为上海淇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后者的唯一股东上海奇步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360数科旗下子公司。
截图来自企查查。
开甲财经注意到,2021年之前,已有数家互联网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达到或超过50亿元,但2021年是网络小贷巨头密集增资至50亿元的最集中年份,从这个意义上说,2021年堪称网络小贷的50亿元注册资本“元年”。
最早冲刺50亿注册资本金的互联网巨头是蚂蚁金服。2018年2月,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至80亿元,正式迈入“50亿元俱乐部”。2019年10月,蚂蚁小微小贷进一步将注册资本提升至120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度小满。2018年5月,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将注册资金从13亿增加至45亿元;两个月后,度小满再次将注册资金从45亿增加至70亿元。
第三家是苏宁旗下的重庆星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原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20年4月,重庆星雨小贷将注册资本从45亿元增加至60亿元。
据开甲财经统计,截至2022年1月18日,共有10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等于或超过50亿元,这些公司分别属于蚂蚁集团、腾讯集团、360数科、百度度小满、美团、字节跳动、苏宁集团、京东集团、广西金投、中新控股。
除了广西金投为国资,中新控股经营陷入困境外,其他8家跨入50亿元俱乐部的都是实力强大的互联网公司。
网络小贷市场重新洗牌
在监管不断强调金融业务持牌经营的主基调之际,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网络小贷,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合规层面的硬性要求。2020年11月2日,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条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因此,为了获取跨省经营资格,网络小贷必须将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以上。对于蚂蚁集团、字节跳动、360集团、美团等巨头来说,其消费信贷客户群从一开始就带有大规模的跨省属性,增资就成为其业务向监管合规靠拢的基本要求。
此外,《暂行办法》还对网络小贷的杠杆进行了严格限制。第十二条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这就意味着,巨头们要扩大放贷规模,就必须增加注册资本金。像蚂蚁集团利用358亿元的净资产撬动2.1万亿信贷资产的神话,杠杆高达60倍,未来是不可能被监管允许的。
业内人士表示,从监管层面考虑,无论是提高注册资本,还是限制杠杆水平,都是为了提高准入门槛、降低行业粗犷式发展带来的金融风险。
但若站在互联网平台的角度,过去几年对网络小贷的强监管则有利于市场出清,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资本金充足、金融科技水平良好、风险管理能力较强、有助于推进金融普惠政策落地的大型机构。
过去几年,蚂蚁集团凭借跨平台的数据获取能力以及超高的杠杆比例,占据了中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大半份额。在监管要求其进行合规整改后,蚂蚁集团短期内将释放出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将有利于其它的持牌网络小贷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从部分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披露的业务数据看,去年蚂蚁集团IPO被叫停后,其他消费信贷巨头的日子开始好过了,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有了较大改善。
另一方面,那些综合实力不足的小贷公司正在加速退出市场。根据央行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共8965家,此后便逐年减少,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小贷公司仅剩下6566家,5年减少了27%。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团、字节跳动、360等互联网巨头加快增资步伐,未来网络小贷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将更为加剧,为数不多的巨头将在一个更合规、更为集中的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并在相互竞争中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其余大部分资本和科技实力不足的小贷公司要么被限制在本地范围展业,要么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开甲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