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1月1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公布。《规划》确定了哪些重点任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19日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24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70个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0000公里左右,高速铁路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现代化机场体系基本形成。
展望到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记者注意到,《规划》共明确了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等15项“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
加快智能技术深度应用
“十三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五年里,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
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复兴号动车组上线运行,C919客机成功试飞,跨海桥隧、深水航道、自动化码头等成套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网约车、共享单车、网络货运平台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营运货车、营运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8.4%和7.1%左右,民航、铁路安全水平保持世界领先,道路运输重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5%和69%左右。
但与此同时,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规划》提出,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衔接不够顺畅,重点城市群、都市圈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存在较明显短板。货物多式联运、旅客联程联运比重偏低,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匹配。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部分关键核心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仍需加快。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了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夯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础支撑、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现代化、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等内容。
其中,在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方面,《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构建泛在互联、柔性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交通系统。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之下,《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具体而言,首先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逐步构建以铁路、船舶为主的中长途货运系统。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咨询中心副主任贺兴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三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来讲,同样运1吨货物跑1公里,水运能源消耗最低,铁路其次,公路再次。从这个角度来看,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货物都用水运。
“但实际上没有这么理想化,目前我国在中长距离运输方面,公路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对偏高。实际运输中是‘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贺兴东说,沿海或者沿江地区长距离运输最好用水运,有铁路的地方提倡用铁路运输,但是公路运输也不能少,因为目前在运输和物流过程中都提倡“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
因此,在尽量实现全过程物流服务的前提下,让中长距离运输多使用铁路和水路,在“最后一公里”和“最先一公里”用公路,就既能实现全程的运输和物流服务,又能够使整个流程的能耗降下来。“这是通过系统优化来提高运行效率,从而实现单位货运能耗的降低。”贺兴东说。
另外,《规划》还提到推广低碳设施设备。规划建设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重点推进交通枢纽场站、停车设施、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充电设施设备建设,鼓励在交通枢纽场站以及公路、铁路等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
贺兴东表示,“适度超前”是就基础设施而言的,充换电网络也属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有其规律性,一般而言,基础设施投入高、成本大,建成之后的使用期以及投资回报的回收期都比较长。“可以说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
“适度超前建设充换电网络有利于鼓励大家使用新能源汽车。”贺兴东说,这是通过推广应用更节能、更绿色、更低碳的运输装备、设备,去降低能耗,也是履行“双碳”承诺的具体行动。而对于“鼓励在交通枢纽场站以及公路、铁路等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贺兴东认为,这是通过建筑节能技术去降低单位能耗,比如公路铁路沿线的照明系统如果采用光伏发电将不产生碳排放。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