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财经
2022
01/20
22:41
亚设网
分享

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文 |  徐盛 申万期货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01

北半球主产国产量偏高,压制糖价

进入2022年,北半球进入压榨高峰,除了中国之外,其他主产国产量均同比有所增加。

其中对于北半球第一大主产国, 截至2022年1月15日,印度有504家糖厂在运营,生产了1514.1万吨糖,同比去年同期487家糖厂生产了1427.8万吨,增加了86.3万吨,增幅6.04%。这其中马哈拉施特拉邦正在运营的糖厂192家,已产糖588.4万吨,同比去年同期181家糖厂产糖515.5万吨,增加了72.9万吨;北方邦120家糖厂产糖401.7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相似数量糖厂产糖429.9万吨;卡纳塔克邦70家糖厂产糖332.0万吨糖,同比去年同期66家糖厂产糖298.0万吨,增加了34万吨。考虑到今年印度大力推广甘蔗制乙醇的生产,开榨前印度糖协ISMA预估印度全年产量3050吨,低于上一榨季3118.1万吨。因此目前的印度偏快的压榨进度预示着印度糖产量有可能超过上一榨季,即超过ISMA预估100-200万吨。

图1 印度累计糖产量(万吨)

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数据来源:ISMA,申万期货研究所

而作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泰国21/22榨季截至1月10日,累计甘蔗入榨量为2523.42万吨,含糖分为11.78%,产糖率9.532%;累计产糖量为240.53万吨,其中白糖产量为37.63万吨,原糖产量为194.78万吨,其他糖产量为8.11万吨。目前泰国糖产量进度远高于去年同期,市场预估的榨季糖产量为1000万吨,比2020/21榨季的757万吨增加约250万吨,新增的泰国糖产量也将在出口端与巴西和印度形成竞争。

除了印度、泰国,北半球主产国/地区的增产也比较明显,比如欧盟2021/22榨季产量预估为1750万吨,高于上一年的1557万吨;美国糖产量838.3万吨增加到846.6万吨;墨西哥产量从571.5万吨增长到618.2万吨;俄罗斯产量则从502万吨增加568万吨等。

简单推算,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国家的增产幅度相加达到约600万吨。因此北半球的高产量也对近期的糖价形成压制。

对于南半球的巴西中南部,目前压榨已经结束。我们需要观察近期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02

原油价格强势支撑目前糖价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目前则对原糖形成两个主要的向上驱动。

首先从汇率观察,目前随着巴西CPI见顶回落,雷亚尔存在着升值空间。倘若雷亚尔升值,那么在国内雷亚尔价格的糖价不变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糖价跟高,这也将推动原糖价格上涨。

图2 巴西消费者价格指数(%)

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数据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图3 美元与雷亚尔汇率

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数据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其次,随着奥密克戎变种带来的恐慌散去,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并创造2014年以来的新高。先前由于原油价格回落,拖累巴西国内汽油价格。而先前的巴西国内含水乙醇与汽油比价本身使得含水乙醇消费减少、乙醇去库减慢,最终压制乙醇和原糖价格。目前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尚未大幅上调汽油价格,可以预期未来随着原油价格站上新台阶后,按照巴西国内的汽油定价机制(参考WTI、BRENT、IBOB价格加权平均),未来汽油价格上涨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而汽油价格上涨也将最终带动乙醇上涨。

考虑到巴西糖厂4月开榨,届时如果乙醇价格升水原糖价格,那么糖厂也将调整制糖比,其调整空间可以达到1200-1300万吨,这个幅度也将超过上文所述的北半球的增产量。因此从制糖比的角度而言,原油价格对糖价的影响将更为深远。

图4 巴西圣保罗汽油与含水乙醇价格(美元/升)

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数据来源:ANP,申万期货研究所

图5 巴西乙醇库存 (万立方米)

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数据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游需求旺盛,目前伦敦白糖与纽约原糖的价差出现扩大,并超过了80美元/吨的加工糖厂盈亏平馈线。因此伦敦白糖的强势将有助于原糖的消费,对原糖价格利多。

图6  3月合约伦敦白糖-纽约原糖价差(美元/吨)

研客专栏 | 高油价VS高增产,原糖后市何去何从?

数据来源:Wind,申万期货研究所

03

长期原糖有望继续走强

对于目前的糖市场,存在着主产国增产与能源价格上涨的矛盾,但从长期看,原油价格所带来的基本面变化将对糖价起到更深远的影响,叠加其他宏观因素的利多,长期原糖有望跟随油价继续走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对冲研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