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 电网投资步入快车道

财经
2022
01/24
08:33
亚设网
分享

2022年国家电网计划发展总投入5795亿元,其中电网投资5012亿元,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总额接近3万亿元,高于“十三五”“十二五”期间2.57万亿元和2万亿元的全国电网投资额。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不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建设加速,电网投资将持续快速增长。

电网建设投资提速

能源电力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重点在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一是碳达峰碳中和逐步深入推动电网建设投资。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平台。随着2021年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出台,2022年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细则将陆续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逐步走向深入,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建设加速,电网投资将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推动电网建设投资。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我国仍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对能源投入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仍未脱钩,全国能源消费仍处于“总量增加、增速下降”的减速增长阶段。此外,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碳达峰主要通过电气化来实现,全社会用电量将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电联报告,“十四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超4.8%,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9.5万亿千瓦时。国网能源研究院数据显示,205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将超过14万亿千瓦时,是目前的两倍左右,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电力系统。

三是风光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推动电网建设投资。我国水电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等西南部地区,风光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负荷重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的落地必须通过跨省跨区调剂实现可再生能源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协同消纳,进一步推动特高压的建设。此外负荷侧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大量接入将推动配网升级改造。

电网侧投资重点明确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电网侧投资重点包括:

一是特高压建设步伐加快。截止到2021年6月,我国已建成特高压交流线路12条,直流特高压线路17条,线路长度超过3万公里,输送容量接近140GW。“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基地化开发仍是重点,根据国家能源局透露,“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新疆、黄河下游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统筹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二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目前我国已启动两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首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已于近期有序开工。预计多数项目年内开工,2023年前并网,第二批正积极申报中,要求2022年开工建设,原则上在2023年建成并网。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特高压建设,据相关报道,“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总投资3800亿元。

二是智能配网建设仍是重点。随着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等大量接入,大电网和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发用电一体产消者大量涌现,对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和平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提出电网企业要做好新能源、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微电网和增量配电网等项目接入电网及电网互联服务。“十四五”时期配网主要面临扩容升级、一二次设备融合、智能化建设等。国家电网提出“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南方电网明确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接近电网投资的50%。“十四五”期间两网配电网投资总计将达到1.5万亿元,配电网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投资需求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一是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部分技术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或产业化前期,存在收益率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需充分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各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宽直接融资入口,为更多“专精新特”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降低绿色溢价,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下我国绿色投资发展迅速,需积极探索绿色债券、绿色REITs、绿色ABS、绿色资产管理计划等金融工具创新应用,加大对新型电力系统项目支持力度。目前我国推出两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可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发电、抽水蓄能、区域综合能源、调节型电源等领域应用,探索绿色证券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有效方式和路径。

三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碳金融体制机制建设。资本市场可进一步推进碳金融衍生品创新试点,推进金融机构场外碳金融服务试点,通过碳排放权融资方式创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