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 文/卢思叶 编辑/庄怡)白酒是消费品中是很特别的存在,一瓶500ML的53度飞天茅台(600519)能撑起A股市值最高的企业,18只白酒股总市值超过科创板300多家的总和,因此有一个经典段子:“中国股市只有两种科技:酱香型科技和浓香型科技”。
但要说白酒企业有没有真科技,这还真是个疑问。2019年后,头部酒企都在喊“数字化加持白酒全产业链发展”,发展到现在,白酒科技出现了吗?
原地踏步
要问酱香型科技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少女踩曲”可以作为备选。踩曲是酿造白酒的开头,小麦加上水和母曲放入模具里,工人用脚不停地踩,称为“踩曲”。
茅台纪录片中这样讲述踩曲:只有体态轻盈的女子才能踩出完美的曲块,茅台工厂内有3000位女性专门从事踩曲工作。原因是男性力气大踩得实,而曲块中的间隙少不利于微生物发酵。
更高端的是,茅台曾发布招工简章:制酒、制曲工要求211或双一流高校毕业,28岁以下,也就是说,有较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才能担任踩曲女工。
人工制曲被茅台看作酿酒的独特工艺,至今也没有采取机械化方式,有人说这是用人工刻意做噱头,而专业人士的解释是:不能用机器。前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能用自动化的一定要用,影响品质的不用。”
没有少女踩曲,就没有酱香酒的优雅细腻,在茅台人看来,工匠精神是茅台万亿价值所在,是数字化难以取代的。
少女踩曲
不过这种说法还是表面,深层的原因是,工艺意味着高价值。像各类箱包服饰奢饰品一样,手工、传统就意味着高级、贵价,老窖、人工也是白酒品牌不愿意放弃的故事。
白酒的制作工艺繁杂,酱香酒更是号称“五年出一瓶”,需要1年生产、3年储存,勾调后再放1年才能出厂,流程多且生产时间长。
飞天茅台的基酒还要分酱香、醇甜香、窖底香三种风格,每一种风格再分不同等级,最终可能能分出100多种酒体,一瓶茅台酒可能用超过50种酒体勾调。
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按季克良的说法,踩曲、发酵、勾兑等环节都是机械不可替代的,这是品质的来源,也是高端白酒的壁垒。
类似这些“不可替代”的工艺的流程还有:上百种基酒需要勾兑师一一调配,勾兑出统一的风格;作为高端酒的仪式感,生产线最后一定要有人工系红飘带——飘带正对茅字。
所以有行业人士认为,茅台已经脱离了消费品,带有投资品、奢侈品的属性。这也意味着,手工工艺是不能被舍弃的,机器运作生产的是大众的。
投资品茅台
酱香型科技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高毛利。贵州茅台(600519)毛利率为90%,泸州老窖(000568)毛利率达87%,五粮液(000858)、洋河股份(002304)和山西汾酒(600809)毛利率都在75%左右,这是很多消费品难以企及的。一瓶售价千元的茅台成本仅在三位数,生产成本很小,其中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经销商的。
经销商的重要性是从白酒龙头崛起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需求膨胀,白酒行业转变为以产能为王,在1986年将产能扩大到1万吨的山西汾酒成了“汾老大”。1994年1月,山西汾酒作为“白酒第一股”在上交所上市。
此后仅仅几年,白酒行业由产能为王到产能过剩,价格承压严重,渠道销售能力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五粮液凭借首创大商制,给予经销商极大的自主权,挤占了山西汾酒的老大之位。
到2005年茅台站上龙头时期,经销商的作用更加明显了。茅台崛起的历程中,除了立起“国酒”的形象,经销商的帮助不小。
1998年,茅台还在销量危机时,时任茅台董事长袁仁国曾组成17个精英的销售团队去全国各地拜访经销商,还将糖酒公司领导请至家中做客,这才逐渐组建起茅台的经销商同盟。【5】
最后也是经销商拿出钱来购买茅台积压的库存,帮助酒厂渡过难关。作为回报,茅台承诺不会降价,在供不应求时也不提高产量,而是稳步提价,让经销商们有利可图。
季克良就曾说:“经销商是上帝、消费者是上帝”,按语序排名,经销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到现在,经销模式创新都是白酒企业永恒的命题。
当然,其中也有地理的原因。酿酒是微生物的科学,各地酿出的酒有各地的特色,洋河有南方城市的棉柔、老白干有北方人民的豪爽、伊力特(600197)则是新疆茅台。
所谓“出了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受环境影响,白酒厂聚集在川黔、黄淮、东北、两湖地区等产业带。这些聚集地方的企业需要将产品销往全国,就需要经销商在前面冲锋开拓市场,目前,出了茅台和五粮液,还没有第三个真正走向全国的酒企。
各酒企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销模式,如茅台的小商模式+自营渠道、五粮液大商制模式+买断经营+OEM授权贴牌等,但有一个共性:和经销商密切合作。
这也是白酒行业对电商依赖度不高的原因。相比其他消费品早就“上线开店”,白酒是在2020年初疫情后,不得不自救才开始重视线上渠道。
而且,即使有了可以直销的电商旗舰店,白酒企业还是以经销渠道为主,如茅台是每日定时放量、选预约才能抢,每次拼手速抢原价茅台都是紧张刺激的体验,“抢茅台”一度成打工人的彩票,抢到就是赚到。
其原因在于,以电商为代表的线上渠道无疑与经销商是背道而驰的,直销比重上升势必会影响经销商的利益。目前线上白酒销量占白酒总销量5%不到,线下经销商仍掌控着全国白酒市场的流向。
可以看到,相比其他行业已经在生产、管理、销售各环节引进了数字化工具,白酒行业的数字化还是“克制”的,数字化发展多年来,酒企也只有上线电商平台这个大动作,还是在线上消费成主流时顺势而为的,开网店已经是“渠道数字化”的一大步,在酒瓶上加个扫码防伪溯源就是“产品数字化”。
相比进步,白酒显然更愿意原地踏步。尽管技术可能会造出符合全国口味的白酒,但工艺能讲述更多的品牌的故事,不仅让经销商也分一杯羹,也能给资本市场想象的空间。
不得不动
凭借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白酒的自信是外露的。季克良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曾称“年轻人不喝茅台酒,是还没有到时候,二十啷当岁他还在玩,那个是小孩还不懂事,不晓得选好酒喝呢。”
真的是这样吗?现在来看,等年轻人长大还是适应他们,一些酒企已经在用脚投票了。近年来,许多传统白酒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年轻化,推出小酒、新产品创新、IP合作营销...传统酒企也开始走新品牌的营销之道。
有媒体统计,2018 年以来传统白酒企业至少打造出 200 多款“青春小酒”。如五粮液歪嘴酒、红星苏扁、京都BOMB炸弹二锅头、洋河洋小二、泸州老窖泸小二、汾酒集团闹他小酒、郎酒集团小郎酒等等。
泸州老窖的动作最频繁,联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推出定制酒“桃花醉”、联合香飘飘(603711)推出限定款低酒精冲泡奶茶“桃醉双拼”、与钟薛高推出“断片儿”雪糕、与茶百道推出奶茶“醉步上道”等等。
泸州老窖与茶百道的联名定制奶茶
传统酒企显然嗅到了危机,为了将年轻消费者留住,开始在产品、品牌上下功夫。只看重中老年男性的白酒为啥开始愿意年轻化了,这里可以谈谈背后的动因,首要原因是:年轻人来了。
这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白酒品牌:江小白、谷小酒、观云、开山...从品牌名称就透露着互联网风格。先是江小白靠营销创意打出了名声,在酒瓶中印上各种语录,在网红餐饮店、酒吧、夜店等渠道投放,强调要做“年轻人的江小白”。
接下来是有互联网基因的创始人出现了。创立于2017年的谷小酒,创始人刘飞是小米前高级品牌公关总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京东、阿里巴巴等。一套熟练的包装方法论、几场吸睛的广告营销,以前嚷嚷着不喝白酒的年轻人,也要停下来瞩目。目的无非只有一个:把白酒卖给年轻人!
年轻人为什么如此重要?可以用一组调研数据来看,众为分众消费研究院数据显示,62%的消费者倾向选择低于15度的酒类,并且这个数据在各线城市都超过半数,选择低度酒的人群中,女性和年轻人是主力人群。
更重要的变化是,中高频饮酒的人群中,虽然中年、男性依旧是饮酒大户,但酒类消费金额变化显示,女性和年轻人消费金额增长更明显,真金白银让这两类人群成为酒场中的“新贵金主”。2020年,90后、95后是酒水消费市场中唯一消费占比提升的人群。
对于年轻人喜欢的一切,资本是敏锐的。江小白目前已经完成 C 轮融资,光良、开山也已完成了B轮融资,观云在今年1月又拿到一笔元气森林的投资。投资这些品牌的,不乏高瓴、红杉、黑蚁、IDG等知名VC。
元气森林投资的观云白酒
出现新对手还只是危机,需求下降就是真正拉响警报了。白酒行业是需求驱动的行业,但事实是,白酒红利已经见顶。
国泰君安测算,30-60岁人群数量将在2023年见顶,达6.97亿,随后趋势下降。白酒主力消费人群增量空间不大,同时,人均量已经到达高点。
从白酒销量数据来看,从2015年至今,我国白酒的销量呈现下降态势,2016年为近5年的峰值,达到1305.7万千升的销量;2018年,销量为854.7万千升,同比下降26.43%;2019年,白酒销量为755.53万千升,同比继续减少11.6%。产量随之减少,自2016年白酒产量达到高峰后,至2020年白酒年产量逐年减少。
去年,中证白酒指数在1月6日攀至20765.23点后一路回落,截至11月30已至17397.56点,是去年最惨的板块之一。
不论是消费层面还是资本市场,都有危机出现了,白酒不能只靠股价蒸蒸日上,53度飞天茅台一瓶难求也不代表白酒一直如日中天,酒企还没有足够的动力年轻化、数字化,但未来已来。
在各行各业数字化浪潮中,白酒行业也不得不动,把真技术应用于生产、销售和企业化管理,酱香型科技的故事或许能够讲得更好。
参考资料:
【1】中国白酒龙头史,阿尔法工场研究院,2021-7-7
【2】洞察低度酒:数百位消费者的微醺态度,众为资本,2021-10-25
【3】季克良:解码茅台,第一财经,2019-07-24
【4】《人生致味》纪录短片《曲间芭蕾》,贵州茅台集团,2018
【5】茅台“狠人”袁仁国,环球人物杂志,2021-9-24
(来源:观察者网·科工力量)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