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微阅读】张兴荣:商业银行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略初探

财经
2022
01/25
22:39
亚设网
分享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杂志微阅读】张兴荣:商业银行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略初探

文/张兴荣  中国银行(601988)上海市分行长三角金融研究院院长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12期

导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论述。这将对中国社会经济运行和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带来深远影响。商业银行要全面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推动逻辑,围绕中央决策做好前瞻性的布局,为共同富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推动逻辑

从理论基础看,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两者辩证统一。共同富裕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富裕,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裕,生活的充实美好,又包括精神上的富裕,道德文化高尚。二是公正,体现在全社会分配上的公平正义,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持续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解决“做大蛋糕”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更新生产关系,保证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夯实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解决“分好蛋糕”的问题。

从国际实践看,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平衡性有充分认识。国际经验显示,要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需要经历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使得生产力持续提升,国家综合治理全面进步,有效缩小贫富差距,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有的国家,虽然生产力达到了一定高度,但贫富两级分化严重,基尼系数高企,出现了民粹主义等乱象;有的国家综合治理失衡,或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或陷于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或受限于高福利相伴的债务困境,发展动力和活力不足。

科学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带来的深远影响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部署。有关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也将出台。系列举措将对中国社会经济运行和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带来深远影响。

宏观政策的定向调整。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意味着区域发展战略可能由“促进先富”转向“带动后富”,在继续发挥都市圈、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同时,跨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得到更大的支持力度,发展速度将有所加快。提高发展的协调性,预计将推动垄断行业加快改革,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在房地产去泡沫去杠杆的同时,保障房建设、租赁房建设、旧城改造等将继续获得政策支持;发达地区聚集更多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有望提速,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成熟的制造业将梯次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绿色产业迎来全国大发展。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同时,农业农村将持续得到政策倾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宏观调控上,央行将可能更多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的资金投放。金融监管部门将强化政策指导和量化指标考核,引导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并将资金向上述领域配置。

微观主体的结构优化。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预计这将对降低低收入群体占比、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等带来长期影响,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助推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等,将成为壮大中等收入人群的主要来源。与之相关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将持续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财产性收入有望增加。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将伴随着所得税、房地产税、遗产税、慈善捐赠税等改革,慈善事业将迎来大发展,在助推教育发展、扶贫济困、灾害救助、医疗救护等领域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有望实现规模化增长,按2035年达到8亿人规模计,年均增量将达2600万人以上,将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升级和畅通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并助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公共事业的全面升级。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预计这将对完善民生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低收入群体、困难家庭将得到更多帮扶保障,教育、养老、医疗等的均等化水平将有所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将扩大,新市民住房供给将获得政策倾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投资、会展交易、文化旅游、媒体平台建设、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将进一步繁荣。公共事业的全面升级,一方面,将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将伴随着公共服务标准的提升和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提速,将促进跨省市跨部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逐步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在社保、医疗、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此外,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意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先行先试,预计将在特定领域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发挥示范引领和外溢效应。

系统谋划商业银行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略

商业银行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当前,可以考虑从“一个优先、三个优化、四个创新”的视角出发,谋划“十四五”期间的行动方略。

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巩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球竞争与合作能力、提高物质财富创造效率、保持国防军事安全、维护共同富裕的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特别是大中型商业银行,要把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当作首要战略任务来抓。要聚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相关规划部署,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地、新型创新主体、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强化银行科技金融的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产品渠道等建设,优化授信政策和风险管控手段,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拓展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的战略合作,积极对接科创要素市场,加大对重点科技中心、科技产业、科技园区、科创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为科技型、专精特新等企业提供多元化、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为优秀科创人才提供全方位定制化金融服务。关注国家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潜在问题的评估和治理,防范政策风险。

优化区域融资布局,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根据国家关于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规划要求,以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作部署,商业银行要制定并实施“一区一策”的区域发展规划,按照市场化原则和统筹兼顾原则,持续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特别是信贷资源配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商业银行要重点支持科技与产业创新领域的投资需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需求,探索都市圈金融发展模式。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将是连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等双向开放的大通道,商业银行要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与升级、基础设施与贸易联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金融支持,助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的推进,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回旋余地,商业银行要把握机遇,加大投入。此外,对于农村地区、老少边穷等地区的信贷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应计划单列,逐步提升这些地区的信贷投放占比。

优化行业融资布局,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根据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规划要求,以及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经济循环的要求,商业银行要着力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化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等相关行业在信贷等融资中的占比,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绿色贷款规模,帮助企业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科学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动趋势,以及国内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的政策导向,动态调整授信行业政策。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提高特定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定制化、数字化服务水平,重点支持“领航企业培育工程”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巩固提升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根据“房住不炒”等宏观调控政策,严格管控房地产信贷额度和投向,防控泡沫风险和房企违约风险。拓展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做好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租赁房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优化企业融资布局,提高企业发展生态的包容性。根据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及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不断优化商业银行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融资、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规模化融资业务,重点支持央企、地方国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助推国有企业开展行业重组、跨国经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另一方面,要为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视同仁的资金支持,为民营企业参与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天然气等进一步放开的领域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要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占比,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所覆盖的行业和地区范围,适当提高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比重。不断提高公司金融业务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水平,以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创新个人金融服务,助力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商业银行要紧紧围绕国家“就业优先战略”以及“增进民生福祉”的政策导向,助力人民群众增加收入,安享美好生活。商业银行要充分细分个人客户群体,按照“千人千方”的思路推动个人金融服务方案的全面定制化。要不断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的个人金融服务水平,使安全、高效、简单、便捷的个人金融服务“随时随地随心”可得。要为中等收入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本和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以把握未来增长机遇。

创新场景金融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商业银行要顺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政府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新趋势,积极将数字化金融服务融入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进程。要通过自建场景、融入场景、合作场景等多种方式,使得金融服务成为城市智慧大脑、数字乡村平台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为老百姓(603883)在生活服务各个领域提供支付结算便利。商业银行要依托与政府、企业、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等合作所对接的大数据,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在消费者保护、反欺诈、反洗钱,以及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创新文化(300336)金融服务,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商业银行可与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革命文物、红色遗址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此外,还可通过赞助等方式,支持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和媒体传播,支持美术馆、博物馆、音乐馆等文化场馆活动,支持新型主流媒体做强做大,支持对外文化交流等。商业银行还可积极介入投融资活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助力文化园区和文化企业建设,发展国际文化贸易金融,推动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规划部署和金融监管部门考核要求,明确自身发展重点,优化“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强化在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的金融供给,加快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要把握浙江先行先试机遇,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创新开展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农机具、生物活体等抵押融资。根据国家“碳达峰 碳中和”推进进程,探索创新农村林业碳汇金融产品、海洋碳汇金融产品。要依托数字化、平台化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提供直达农村、农户的综合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深入推进跨区域以及区域内结对帮扶安排,巩固对脱贫县的金融支持。

总体而言,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工程,未来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实现富裕的程度和时间不尽相同,商业银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本文为作者学术探讨,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12期)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zgyhy001@163.com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