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浪潮中,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令他羡慕的通畅的融资通道之门,如今也向他敞开。
1月25日晚间,沪上某酒店的大宴会厅里,李仙德登上了发言台。他有些动容,却也自嘲了一句,“有人说,晶科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在这场为庆祝晶科能源(688223.SH)即将登陆科创板的答谢晚宴上,身为董事长的李仙德全程流利地做了致辞,没有一丝卡顿。有赴宴者形容,这更像是他积郁已久之后的有感而发。
李仙德终于等来了这天。这家已经登陆美股逾十年的光伏组件龙头企业,重新赢回国内资本市场的认可。1月26日上市首日,晶科能源收涨111%,总市值突破千亿元。
“2010年的时候作为(国内)组件供应商,我们最后一个在美股上市。”李仙德这样形容晶科能源,它肯定不是那个最有天赋、最幸运的孩子,但一定是一个最勤奋好学的少年。
事实上,重回A股资本市场的晶科能源帮助李仙德填补了遗憾:在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浪潮中,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令他羡慕的通畅的融资通道之门,如今也向他敞开。
“此前由于融资渠道限制,晶科能源的财务费用率较高。尤其是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主要竞争对手回A股上市后,该公司因融资渠道差异,财务成本较高。”国金证券分析称,登陆科创板后,晶科能源资本结构的优化是必然。
第三次敲钟
外界习惯以“少帅”来称呼李仙德。
的确,相较于同一梯队的光伏企业创一代,“75后”李仙德是最年轻的一位。
2010年5月,李仙德带领成立不到五年的晶科能源,奔赴纽交所敲钟,赶上了国内最早一批光伏企业“资本出海”的末班车。在他的身前,彼时的老大哥们——施正荣的无锡尚德、彭小峰的江西赛维、苗连生的英利能源、高纪凡的天合光能以及瞿晓铧的阿特斯太阳能,撑起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半边天。
在欧美双反未至前的时间,中国光伏企业度过了一段蜜月期,海外光伏市场的新兴勃发,引得龙头企业们竞相夺食。拥有一个美股上市平台,更是成为国内光伏企业搅动国际市场的标配。
然而,赴美上市的晶科能源其市场价值始终未能在纽交所完全释放。直到2020年第四季度,随着国内外光伏产业景气度快速恢复,晶科能源美股总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同一时期,已经登陆科创板的天合光能(688599.SH)则一直将前者的市值压在身下。美股和A股对光伏企业资本价值的认可度,已经分化得十分严重。
在低估值的压力之下,困扰晶科能源的还有疲软的融资力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2010年上市至今,晶科能源在美股共计进行了5次融资(含首发),合计融资金额约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可十年的融资金额竟抵不过“晶科系”另一家上市公司A股两年的融资规模。
2020年5月,同为李仙德所控制的晶科科技(601778.SH,曾用名晶科电力)登陆上交所。该公司首发募资25.98亿元,一年后经由可转债发行再募资30亿元,累计总额与晶科能源美股融资总额相当。
实际上,在李仙德的光伏产业版图中,为他本人所重视和为外界更为看重的,莫过于晶科能源所代表的制造板块资产。而该板块资本价值迟迟未能激活,对晶科能源的整体融资成本影响较大。
“下游投资商十分看重组件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稳健性,特别是头部组件企业,在获得优先的融资评级的前提下能大大提高其订单的获取能力。”一位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的财务费用分别为9.40亿元、6.98亿元,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9%、2.88%。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天合光能的数据,同期,该公司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3%、1.70%。
据国金证券分析,假设晶科能源的财务费用率降低 1个百分点,其对应的净利润将分别增加2.7亿元、1.9亿元,分别占公司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6%、26%。“公司上市后将补足资金规模及融资渠道短板,资产负债率将逐步降低,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国金证券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融资渠道的打开或将有助于晶科能源提升一体化的建设节奏。国金证券认为,“由于公司上市前融资渠道有限,在硅片大幅扩产的同时,PERC电池扩产进度明显放缓,导致近两年自有电池产能缺口持续扩大,电池的一体化率远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基于此,李仙德的第三次敲钟意义更甚于前两次。
而这一次,晶科能源在创下迄今为止A股新能源行业最大的科创板IPO之时,最终募资100亿元。
转折点亦是起点
晶科能源过往的战绩十分辉煌。2016年至2019年,该公司连续四年登顶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这对于一个组件营收常年占比超过九成的光伏企业而言,出货量的胜利,等于经营成功的一大半。
但就在晶科能源筹备分拆、启动上市计划的2020年,全球组件出货量的竞争格局迎来新的局面。这一年,隆基股份取代晶科股份,成为组件出货新王。而根据行业机构PVInfoLink发布的2021年排名中,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002459.SZ)又将晶科能源的位次“赶”到了第四位。
这是晶科能源需要直面的现实,当主要竞争对手凭借庞大的资本实力和产能规模竞逐之时,该公司需要急速破开不利局面。因此,科创板成功上市,是转折点。
此次首发募资,晶科能源将用于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从前面的扩产项目中不难看出,当前,持续构建垂直一体化的业务结构是该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当前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的情况下,垂直一体化成为组件头部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出路之一。截至2021年底,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32.5GW、24GW、45GW。另一家同样打造垂直一体化的竞争对手晶澳科技,截至2021年底的硅片、组件产能分别为34.6GW、37.2GW。
“在光伏主产业链中,单一组件环节由于格局相对分散、技术壁垒不高,在面对上下游时均缺乏议价能力,长期以来处于较低的利润率水平。”国金证券分析认为,尤其在近两年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单一组件环节无论在保障采购、传导成本压力方面均处于劣势,利润率更是被压缩到几乎为负的水平。
一体化后,成本优势明显。一体化组件企业通过自供硅片、电池片可节省生产成本,平滑产业链利润波动带来的盈利风险,提高组件成本的可控性,并在原材料短缺时享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科创板IPO中,晶科能源超募4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更能助其产能建设、研发投入及市场开拓的提速。
转折点也是新起点。
上市首日,李仙德说,“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是晶科能源新的奋斗起点。”
对于晶科能源而言,新一轮的竞争大幕已经拉开。曾经的组件“出货王”能否再次王者归来,亦是晶科能源上市后的又一看点。
随着大尺寸电池产能短板的补齐,晶科能源抢先在光伏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从P型向N型切换的过程中,排兵布局。
回顾整个2021年,光伏业内围绕N型两大技术路线TOPCon与异质结(HJT)的争论不断。在这一分歧中,晶科能源站在了TOPCon这边。
今年1月8日,晶科能源宣布高效N型TOPCon电池在安徽工厂正式投产,项目一期规划8GW。而在今年,晶科能源N型组件的出货量的目标为10GW。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