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议息前瞻:3月加息在即?金融市场会经历怎样的动荡?

财经
2022
01/26
20:34
亚设网
分享


美联储议息前瞻:3月加息在即?金融市场会经历怎样的动荡?

北京时间1月27日凌晨3:00,美联储将公布1月利率决议,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3:30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胀是目前所有美国政府官员的头等大事。本月早些时候,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听证会被问及如何降低远超过美联储目标2%的通胀率时,鲍威尔表示,央行需要降低通胀以以实现就业最大化,但他也暗示,供应限制预计将会得到缓解,这样美联储就不必大幅加息来解决经济的供需失衡问题造成的通胀。

美国总统拜登则表示:“确保高企的物价不会根深蒂固的关键在于美联储。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所说,考虑到经济的强劲势头,以及最近价格上涨的速度,重新调整所需要的支持是恰当的。”

IMF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

在去年12月的点阵图中,美联储官员暗示,将在2022年加息3次,每次25个基点。CPI上涨无疑提振了对美联储3月开始加息的预期。

当地时间1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消费者价格(CPI)指数上涨7%,为1982年以来在最大12个月涨幅,涨幅主要来自汽车、能源和住房价格。2021年12月份CPI环比上涨0.5%,超出预期。

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4.4%,之前料增4.9%。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累计增长将比之前的预测低0.3个百分点。报告指出,供应链问题和高能源价格将在2022年继续。

IMF还将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4%,此前预测为5.2%,这是该组织预测的主要国家中下调幅度最大的。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称,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不太可能引发大规模资本流出亚洲,但全球利率上升可能会推迟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复苏。IMF还预计,美国经济增速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2.6%。报告指出,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反映了如下假设:拜登经济议程将缩水,美联储将更早取消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持续的供应短缺。

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许多国家的能源成本,冲突升级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更大、更广泛的上涨”,还可能会增加根深蒂固的通胀预期的风险,进而导致工资-价格螺旋上升。他还称,随着利率上升,市场会出现调整。如果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进行良好沟通,将有助于市场进行更有序的调整。

戈皮纳特预计美国核心通胀率将在第一季度达到峰值,到2022年底降至3.4%,到2023年降至美联储2%左右的目标。欧元区的通胀可能会在几个季度内上升,然后缓解,到年底接近欧洲央行的目标。

3月加息在即?

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Fed Watch Tool)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份维持政策利率不变的可能性只有10%。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的政策声明可能会表明,随着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延长供应链问题,人们对通胀前景的担忧加剧。美联储可能想提醒市场,他们将把控制通胀放在就业之上,并发出信号,表明他们将以积极的步伐收紧政策。具体来说,增加每月缩减资产规模的步伐,提及3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讨论,以及政策制定者愿意在首次加息后不久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这些都应被视为鹰派的动向。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 Kristina Hooper表示,市场非常担心美联储是否会因为通胀水平而被迫采取激进行动,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但她认为,市场高估了美联储今年将收紧的力度。

Hooper表示,美联储计划在今年利用三个工具来帮助压抑通胀——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提高利率、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鉴于美联储可使用的工具范围之广,美联储全力依赖加息这一传统工具的压力较小。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迅速地作出反应,但尽早反应并不一定意味着经常作出反应。换句话说,通胀压力可能会影响反应的时机,但正如从过去的加息周期中了解到的一样,对资产产生更大影响的不是美联储何时开始加息,而是何时结束加息。

Hooper认为,鲍威尔将在新闻发布会上试图释除市场忧虑,语气强硬但足够清晰和冷静,让市场看清现况,并可能消除市场参与者最严重的担忧。然而,市场波动或抛售不会在鲍威尔讲话之后结束,预计至少会持续到第一次加息。从市场表现上来看,尽管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因美联储的鹰派政策而受到影响,但美国股市可能面临沉重的抛售压力,避险情绪可能帮助提振美元,限制黄金的跌幅。

不过,许多市场观察人士暗示,美联储不太可能收回其鹰派承诺,即比预期更早结束缩减购债计划,2022年至少加息三次,并在结束缩减购债计划后观察资产负债表状况。与此同时,市场也静待即将于本周四公布的第四季GDP数据和周五公布的个人消费物价指数(PCE)。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