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自戴镣铐” 效果远胜任何安慰话语

财经
2022
01/28
08:39
亚设网
分享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无论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还是即将过去的2022年1月,基民们都过得较为煎熬。抱团股瓦解、集中于少数行业的极端结构性行情、快速轮动的投资主题,冲击着旧有的投资范式,顶流公募基金遭遇巨大的回撤压力,一度表现亮眼的量化私募也在互拼“镰刀”后大伤元气,恰巧抓住了新能源的新锐派基金经理也未能笑到最后,开年后净值迅速回撤,“新锐”光环仅仅1个月后就成了垫底者的注脚。

行情不友好,投资者有怨言,但基金行业仍然获得了大发展。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突破25万亿元,公募基金产品数量高达9152只;截至2021年12月23日,全年新成立了1770只公募基金,发行份额合计2.84万亿份,虽低于2020年全年1368只新基金、3.1万亿份的发行份额,但仍然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扩张速度更是惊人,2021年规模增加2.36万亿元至6.12万亿元,增幅达到63%。

募资的能力有多强,创造回报的压力就会有多大。规模是把双刃剑,在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更多管理费的同时,基金公司的“售后服务”要面临更多、更难的问题:如何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可持续且符合预期的回报?如何在净值大幅回撤时留住投资者,引导他们长期投资,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共同成长?这不仅关系投资者的财富增减,也关系基金公司的盛衰,更关系整个资本市场的进退。

明显不足的是,目前整个基金行业的进步更多体现在量而非质。为什么非要发这么多基金产品?因为新基金越多,就越有可能压中热门赛道,形成爆款,进而推动整个基金公司的产品销售,如果A公司这么做,B公司也只能跟着做,不然市场份额只会朝A公司集中。

基金行业同样需要高质量发展。要扭转过度依靠规模的粗放增长模式,需要基金公司重塑与投资者的关系,只靠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将自身财务利益与所管理产品的收益深度捆绑,是稳定投资者信心、与投资者建立长期互信关系的重要思路,自购则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由于行情不佳,开年以来,公募自购金额已超5亿元,葛兰及所供职的中欧基金也在26日宣布自购5200万元并锁定三年。而在27日,各大基金公司也跟随发布了自购公告,金额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此外,西部利得基金经理将“丈母娘的钱也套了进去”,本质上也是一种自购行为。

在投资者需要信心的时候,在合规前提下和自身能力范围内,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主动“戴上镣铐”,其效果远胜任何安慰的话语。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