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当下上海,有两大“超级交通工程”,一个是被誉为上海第二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的北横通道,一个是连接虹桥机场与浦东机场的机场联络线。投运之后,它们都将改变上海人的交通出行方式,乃至影响长三角区域的城际交通网络格局。所以,工程进展一直牵动人心。
新春将至,两大工程成为全市“最忙碌”工地,盾构机昼夜不停。300多位建设者就地过年,其中九成以上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和安徽等沪外省份。令人意外的是,支撑重磅工程的主力军,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90后”乃至“00后”纷纷亮相。
记者实地探访两处工地,在地下30到40米深处,走近重大工程背后的新生力量。
机场联络线地下40米处,许多建设者正在盾构机内工作葛容辰摄
连轴转12小时可推进8米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上海市域线机场联络线3标项目基地,带有小老虎图案的新年装饰随处可见。除了感受到浓郁的“年味”,“90后”甘肃小伙庞利军的生活,和往常相比没有任何区别。
清晨7时,他和同伴开启一天的工作,沿着工程梯逐级往下,到达地下近40米深处,在隧道中穿行400米,攀爬上巨型盾构,穿越一组组精密构件,到达最深处的驾驶室。经过12小时地下“作战”,他重回地面时,通常已是夜幕降临。
随着城市空间资源日益被重视,工程建设从地上向地下延伸,技术型产业工人的需求旺盛,也呈现年轻化趋势。一台盾构,重达数千吨,百余米长,宛若地下穿行的游龙,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由于构造精密,体量庞大,上手门槛高,需要操作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
地下隧道灯火通明。在这里工作,看不出日夜,但绝不逼仄。虽然“硬核”工程机械设备随处可见,但是施工现场十分干净,工作台还养着花草。不到十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没有方向盘,有的是一块块屏幕,数据实时跳动,监控画面实时呈现,旁边还有一排排按钮。
机场联络线“骥跃号”已经推进400米,图为拼接好的隧道戚颖璞摄
机场联络线“骐跃号”盾构驾驶室戚颖璞摄
“为了避免对周边产生影响,工作时我们必须时刻紧盯数据,查看盾构姿态是不是符合规划的曲线,还要查看泥水含沙量、管路压力、拼装姿态等等,一旦发生偏差,就要及时修正。”庞利军说。
庞利军所在的盾构推进班组共7人,几乎都来自土木工程、盾构运行维护等相关专业,平均年龄不到30岁。班长赵振国生于1995年,两名主动留守的实习生都是“00后”。“我学的是对口专业,但书本知识和实践还是不一样,现场更考验灵活应变。在这么大的项目上学习,对我来说机会难得。”18岁的河南小伙程冠豪说。
春节期间,3标项目部留有一个班组值班。盾构掘进速度也相应从一天6到8环(每环为两米),减少到一天3到4环。掘进、拼装,再掘进、再拼装……连续工作12小时,盾构机一天最多可向前推进8米。“看起来工作量不多,其实干的都是精细活儿,地下工程更讲究精准精确,可马虎不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
工程“不打烊”,是为了给接下来的关键节点做准备。
上海申铁机场联络线项目负责人孙启迪表示,今年2月中旬,机场联络线3标梅富路工作井—华泾站区间将迎来全线贯通,成为机场联络线首个贯通区间。
“负责该区间掘进的‘骐跃号’盾构正在进行工作井接收的准备工作,负责梅富路工作井—七宝站区间掘进的‘骥跃号’还在全力向前。”上海隧道市域线机场联络线3标项目总工程师罗赛楠说。
车站建设方面,地面站七宝站已完成下部结构,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其他地下车站均已进入基坑开挖阶段,力争在2023年6月完成结构封顶。
机场联络线全长68.6公里,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8台盾构开始掘进。项目预计到今年底进入全面建设期,共将有15台盾构投入建设,并于2023年6月实现全线贯通,2024年底开通试运营。
孙启迪还告诉记者,这15台盾构均为国产盾构,在上海交通项目中实属罕见。其中,3标项目部使用的“骐跃号”“骥跃号”均为上海制造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
“我们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庞利军说,根据规划,机场联络线建成之后,只需40分钟即可走完全程,将大大减少他前往机场搭乘航班返乡的时间。
全配套过一个“安全年”
或许因为年轻,这群盾构工程师工作时有些严肃,放松下来就笑眯眯的,给项目现场带来不少活力。
想家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年轻人倒也坦然:“晚上肯定会和家人视频,干我们这行的,早有了心理准备,家人也理解。现在是关键时期,等忙过这段时间,再回家探亲也不迟。”
在上海建工北横通道新建工程7标项目,29岁的耿军刚刚告别满月的女儿,从家乡江苏宿迁赶回上海,投入东段盾构掘进工作中。成为父亲的第一个春节,他必须驻守工地,虽有不舍,但这位盾构老将很快适应了忙碌节奏。在上海拼搏5年,他参与过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建设,又马不停蹄加入北横通道建设,心里有满满成就感:“能参与到上海市重大项目的建设,肯定是自豪的!”
北横通道建设者耿军陈梦泽摄
曾经还被视作孩子的“90后”“00后”,如今已经担起一份责任。在超大直径盾构高难度穿越创下工程纪录的背后,有着他们的身影。
今年1月1日凌晨1时,北横通道东段“建功号”盾构正式进入轨道交通10号线隧道下方,开启了新年“极限穿越”之旅。历时64个小时,“建功号”盾构,顺利穿越运营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
上海建工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Ⅶ标项目经理王瑾介绍,此次穿越区域地下土层为砂质粉土层和粉质黏土,盾构如同在米缸里穿越;穿越最近处,离10号线仅7.5米,且10号线隧道竖向位移不得超过20毫米,是北横通道东段建设中首次高难度穿越施工。
为了让留沪的建设者享受“年味”,工地食堂将在春节期间提高餐食的标准,保证供应热饭热菜。王瑾介绍,项目部职工之家的跑步机、咖啡机、KTV也对外开放,让大家在下班后也有休憩、活动场所。“疫情防控仍然不容忽视。”他说,留沪的建设者将进行集中管理,有专门的宿舍。按照上海相关部门的规定,对人员早晚测温,并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杀,保障大家过上一个安全年。
之后,北横通道“建功号”还将经历多次高难度穿越,包括穿越虹口港桥、新建路隧道等。北横通道全长19.1公里,其中西段长10.9公里,已在2021年6月通车。东段全长8.2公里,自文安路接地点至周家嘴路内江路,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北横通道全部建成后,从杨浦开车到虹桥机场,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只要30分钟。比起以往走内环,可以节约15分钟到半小时。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