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农历除夕,神舟十三号上的3位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迎新春过大年。
2022年,中国航天将再次开启“超级模式”。按计划,我国将发射“梦天”“问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人飞船、两艘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未来,其将在航天医学、航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领域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
“航天逐梦”为资本市场投资带来新机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及未来5年主要任务。未来5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成航天强国新征程。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未来5年,我国将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白皮书指出,我国卫星应用商业化发展方兴未艾,卫星遥感高精地图、全维影像、数据加工、应用软件等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了不同用户特色需求,广泛应用于大众出行、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灾害损失评估与保险理赔、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卫星通信广播商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国内4个4K超高清频道上星和100多套节目高清化,为远洋船舶、民航客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商业化运营;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北斗兼容型芯片模块销量超过亿级规模,北斗应用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
白皮书强调,航天技术成果加速赋能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和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无人驾驶等新业态发展。
白皮书说,未来5年,中国航天将紧紧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多样化需求,加大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拓展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应用广度深度,实施北斗产业化工程,为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提供更先进更经济的优质产品和便利服务。
展望未来,多家咨询机构均认为太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市场价值预估从9260亿美元到最高2.7万亿美元不等,年增长率介于4.3%-9.5%。比如,瑞银集团在2021年5月预计,到2030年,由亿万富豪带动的太空商业旅行市场规模可达30亿美元。欧洲咨询则认为,至2030年,太空经济规模将从2016年的2850亿美元升到642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更是预计,到2040年太空经济的规模可能突破万亿美元。美银美林的预计更为大胆,到2045年,全球太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2.7万亿美元。
两大航天集团蓄势待发
航天科技集团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空间站等宇航产品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发射服务,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11家专业公司、1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属单位。
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包括:坚决履行强军首责,全面完成武器装备建设和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夯实高质量保证成功能力,提升高效率完成任务能力,实现质量管理基础能力跃升,加快关键核心能力建设;坚持强实业兴产业,加快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发展壮大,强化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深化开放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提升原创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作用,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创新潜能等。
着力做强做优做大民用支柱产业,是航天科工集团在2022年工作会上提到的十一项重点工作之一。具体包括:以结构优化调整为抓手加快构建民用产业新体系,以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项目为重点,推动现有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加速重点项目产业化步伐,在关键装备、关键工业基础件、关键材料等方面培育行业领先项目;积极稳妥推动资产运营,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布局优化等。
航天科工集团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力军,着力打造“防务装备产业、航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主业板块核心竞争力。现辖属21家二级企业,控股8家上市公司,企事业单位500余户。
值得一提的是,白皮书介绍,我国将完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