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两家民营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将停办营业网点柜面现金业务,集中资源投入线上渠道建设。
两家民营银行停办现金业务
1月28日,中关村(000931)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备,该行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停办现金收付业务,停办渠道包括营业网点柜面和ATM机自助渠道。据公告,中关村银行停办现金收付业务后,客户可通过该行手机APP、营业网点办理除现金收付以外的其他各类业务;确需现金服务的,客户可通过该行转账至他行办理,该行免收转账手续费。2020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发布相关文件等方式,压降城、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异地揽存、揽贷的空间。目前来看,没有在监管备案、没有获得互联网资质的民营银行是比照城商行进行监管。
随着监管政策的影响逐渐彰显,多数民营银行“扩表”步伐放缓,还有一些民营银行已出现“缩表”危机。例如,三湘银行近期披露,该行2021年末总资产583.62亿元,2020年末该指标为570.70亿元;一般性存款余额426.64亿元,2020年末该指标为409.80亿元,资产与存款规模增速较往年大幅放缓。
此外,截至2021年6月末,曾通过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量揽储的华通银行总资产较年初减少58.1亿元,同比下降25.7%,存款余额下降31.20%,贷款余额下降17.14%;及至2021年9月末,该行存款余额略有回升,但贷款余额进一步环比减少16.85%。
还有一些民营银行资产增速放缓,但未受到明显影响。例如众邦银行,截至2021年末,该行总资产为871.67亿元,同比增长20.30%;总负债为824.48亿元,同比增长21.31%。该行去年的资产负债规模增速较其2020年超70%的“扩表”速度来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高增速。
事实上,目前各地方监管对民营银行异地展业行为的执行程度不一,许多民营银行仍在全国范围展业。
“现在很多民营银行都在和监管沟通,一方面是对异地展业的监管程度,另一方面也有民营银行在申请备案为互联网银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只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4家民营银行获得了可以全国展业的互联网资质。
但据了解,要获得互联网资质难度较大,既要引入互联网背景的股东,加强互联网基因,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目前为止还没有民营银行传出“好消息”。
编辑|程鹏 杜波
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