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宽信用应有更大的信心和耐心

财经
2022
02/08
14:34
亚设网
分享

过去一个月以来,前瞻性的稳增长政策陆续推出发力,以降息、降准为主的宽信用政策接踵而至,然而资本市场的表现似乎信心不足。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期的文章也指出,目前来看市场外部的拖累因素暂时已经消除,而从长期来看,尽管短期内信用扩张也许存在梗阻,但中长期内中央银行一定可以找到扩张信用的方法。

高善文这个判断点出了当下市场分歧的关键所在。开年首个交易日大基建整体爆发,市场实际在憧憬本轮稳增长和宽信用仍然将要倚重基建。步入二月份后,昨日市场各方对1月份新增信贷的预测也有了初步的看法,整体来看比1月份中上旬要更为乐观。不过由于1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的最终结构仍未揭晓,目前还不好判断宽信用的真实效果如何。

笔者认为,市场对宽信用和政策节奏的信心不足,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本轮宽信用究竟要倚重何种方式才能解决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从历史经验来看,基建和房地产无疑是最简单直接的渠道,但目前来看这二者受到的约束比较多。笔者觉得,市场在这一点上或许有些过于心急了,我们应该有更大的信心和耐心。

首先从外部来看,市场不应高估外围市场的影响。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的靴子落地,英国和欧盟央行放鹰基本结束,通胀和加息的利空阶段性出尽。笔者认为,后续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以我为主的基调依然会进一步贯彻,外围因素不会成为制约宽信用。

其次,不要低估中央政府的决心和手段。从去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表态稳增长开始,以央行为代表的各部委密集出台利好政策。虽然到农历春节前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距离中央出台稳增长政策时间还比较短,企业制定投资、生产计划仍然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稳增长政策的更多效果还会陆续显现出来。

最后,目前政策组合里的手段仍然是比较多的,包括但不限于货币、财政等政策工具。财政收支上,春节假期前财政部公布的去年4季度财政收支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跨周期调节因素。换句话说,去年四季度财政支出并没有发力,更多而转结资金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资源。在货币政策上,市场此前认为12月份降息降准不及预期,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只是降息降准通道打开后的第一次调整。

事实上,本次稳增长另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切换,而每一轮经济动力切换都必然需要时间。此前刺激政策对于地产和基建一试就灵,但近年来,大家看到地产和基建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益实际上是在递减。在基建投资方面,虽然一季度地方债总发行量有望达2万亿元,远高于上年同期约9000亿元的发行规模,但是,地方债务本身累重不小,新基建项目投资配套财政资金和政策依然吃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建项目开展的力度和质量。

笔者认为,当前最可行的方向是在适时适当提振地产、基建的基础上,配以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增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智能制造升级等领域的定向投放,培育经济和消费新动力。虽然以这些产业为基点展开宽信用,在宏观调控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但诚如高善文所说的那样,未来中央银行一定可以找到扩张信用的方法,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时间。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