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新势力们围绕“新四化”营造出一系列概念和名词,以吸引更多市场、消费者及投资人的注意。出于行业和自身状况,营销在一众新能源车企的作用被放大到一种极致。
为了扩大知名度,他们充分利用了汉字的超强组合能力,打造出一堆让人“不明觉厉”的新名词;夸大部分产品功能;更有甚者,甚至声称可以用法律禁止的数字货币进行支付以博取眼球。
有些故事最终证明了自己只是故事,但有些故事却成了事故。
例如在技术尚未成熟之际,一些功能有限的辅助驾驶能力以“自动驾驶”为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量产家用车型上。然而,这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功能,最终又因技术滥用导致了一起起交通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生命的逝去。
随着此类教训不断浮出水面,市场、用户及资本也慢慢从车企编织的狂热概念中恢复冷静。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之前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营销行为,是时候收场了。
冰山一角
在所有新势力车企主导的概念炒作中,“自动驾驶”如同潘多拉的魔盒,通常是最诱人也最为危险的一项。
作为第一个将辅助驾驶冠以“自动”之名,并在量产车型中大规模应用的品牌,特斯拉Autopilot造成的事故数量也是首屈一指。据美国公路交通管理局(NHSTA)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特斯拉在美国已引发11起事故,导致17人受伤和1人死亡。而在中国,早在2016年便有一特斯拉Model S因开启Autopilot发生追尾,造成驾驶员当场死亡。
2021年4月,以Model 3女车主在上海车展维权为开端,有关特斯拉“刹车失灵”、Autopilot失控的事故及报道频频登上热搜。进入下半年,“自动驾驶”的争议愈演愈烈。8月,一辆蔚来ES6在上海高速上追尾一辆道路养护车,导致车主当场死亡。死者家属在治丧时透露,事故发生时该车的NI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处于开启状态。
尽管对外往往宣称“自动驾驶”或“自动辅助驾驶”,然而观察者网汽车频道注意到,大多数新势力的用户手册中基本都写明了免责条款。而在8月蔚来致死事故发生后,部分新势力品牌也悄然将“自动辅助驾驶”等称谓改为“辅助驾驶”,但有过“前科”的特斯拉和蔚来却仍在使用争议性表述。
“自动驾驶”夸大宣传所暴露的,仅是新势力“野蛮生长”过程的冰山一角。
与智能化相比,续航焦虑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痛点。尽管对于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其焦虑的根源来自补能体系的不完善。然而在一些新势力车企看来,更大容量的电池、更长的续航里程无疑更具吸引眼球的价值。
在去年年初的NIO Day 2020上,蔚来曾宣布推出容量达150kWh、续航可达1000km的固态电池。然而截止目前,这款电池似乎仍只是一款“期货”。即便在刚刚结束的NIO Day 2021上,蔚来发布的新车ET5公布了75kWh、100kWh两个版本电池的售价,但150kWh电池仍无明确的上市时间。
此外,尽管在国内销量尚低,但新势力对于出口市场的开拓却十分热衷。2021年以来,蔚来、小鹏、爱驰等多家车企宣布进军海外,主要目的地为挪威等政策利好国家。
除了汽车产品本身,一些近来兴起的全新概念,往往也会成为新势力热炒的对象。
2021年5月,广汽蔚来旗下合创品牌宣布成为国内首个支持比特币支付的车企。但随着国家对比特币的严控,这次营销也随之不了了之;而在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后,去年9月,蔚来、小鹏、理想又先后抢注与之相关的商标。至于这些行为究竟是提前布局,还仅仅是蹭热度,只能说是见仁见智。
在面对负面舆情时,部分新势力车企的做法则更显浮夸。
去年7月,一位理想汽车车主质疑座椅中有水银渗出,其后创始人李想在微博上直接开喷,诅咒质疑者“血液和脑子里装满了汞”。
另一新势力哪吒汽车的高层,则干脆提出请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代言品牌,其后,公司创始人张勇又公开发文称要开除整个团队。不过由于前后两起发声间隔过短,这又被外界怀疑是哪吒方面蓄意而为的一次起营销事件。
从过去的种种做法来看,新势力们普遍像一群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尽情表演,以博出位的孩子,并无形放大了其品牌及车型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然而这些年轻车企仅凭如此,真得能帮助其实现“弯道超车”么?
营销至上
新势力当下的生存之道,与其诞生背景有很大关系。
以乐视汽车为首,国内第一批造车新势力集中诞生于2015年前后,规模一度达到数十家。然而在前期的“预选赛”中,大多数车企仅仅停留在“PPT”阶段,真正撑到新车量产交付、月销量能够稳定超过1000辆的不到10家。
阻碍新势力持续发展的根源,在于稳定来源的资金。
造车烧钱是业内共识。与“不差钱”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车企由于成立时间短、新车销量有限,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即便是位居前列的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车企,尽管其年销量均已逼近10万辆,单车毛利率已接近20%,但大量的营销、研发、销售服务等费用开支,还是令其难以独立维继,遑论交付量远不及三强的二三线新势力。
因此,现阶段新势力主要依托融资输血生存。然而新势力品牌积淀普遍较浅,要获得投资人的持续青睐,则必须“有故事可讲”。
为此,新势力自然不惜各种手段曝光自身品牌,而对于一些既有概念,新势力车企也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全新包装。
例如,辅助驾驶技术早于10余年前搭载于传统燃油车上,并非新势力首创。但传统车企通常并不以此作为产品主要卖点。
可对于成立时间不长,品牌积淀有限的造车新势力而言,将辅助驾驶包装为“自动驾驶””自动辅助驾驶“,往往会成为其有效的营销手段。
即便面对法律风险,新势力仍会有意无意地向用户灌输电动车“自动化”的优势,以诱导用户选择旗下车型。
此外,新势力一般较少通过传统渠道投放广告,更多凭借创始人通过社交网络发生来产生影响。为扩大宣传效果,一些车企负责人甚至不惜在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
2020年7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称“特斯拉已经非常接近完全自动驾驶”。然而就在半年后,特斯拉副总法律顾问在写给加州机动车管理局的信中指出Autopilot不属于自动驾驶,仅为L2级辅助驾驶。
无独有偶,2019年,蔚来副总裁沈斐在高速上驾驶ES8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双手一边脱离方向盘,一边发布微博实况视频炫耀。然而底下网友的评论大都指责其行为违反交规,其后沈斐被迫删除这则微博。
不过,新势力高层频繁对外发声,甚至语出惊人,无形中也增强了部分用户群体对品牌的认同感。
早在用“水银”诅咒质疑者前,李想就在2020年“理想汽车用户日”上公开辱骂质疑增程式动力者是“搞臭技术的”,并引来台下部分与会车主的喝彩。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去年8月蔚来致死车祸发生后,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份“蔚来车主声明”,这批车主主动为蔚来“自动辅助驾驶”开脱,称有关宣传未对自身构成误导。另一部分较为理性的车主则发布了一份针锋相对的声明,称拒绝被代表。
在持续概念炒作的背后,为获取稳定资金来源,头部新势力还以公开募股的形式选择境外上市。其背景则自然是近年来资本对新能源市场的狂热追捧:
2021年以来,先有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其后更是达到身后2-6名总和;后有宁德时代(300750)市值破万亿;比亚迪(002594)作为中国新能源的代表位居全球,站在行业风口之上;而蔚来、小鹏、理想等在境外上市的头部新势力也因此吃到红利,市值一度压过大众、通用、福特、宝马等传统巨头。
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
然而在资本狂热的背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泡沫。
2021年2月,一辆车未造出的恒大汽车,市值逼近6000亿元,一度跃居上市车企前三。但随着恒大财务状况爆雷,恒大汽车的股价自下半年以来大幅跳水,截至目前已不足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同时,即便交付量屡创新高,但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上市公司,去年的股价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退坡幅度最大的蔚来,自2021年初以来更是一路下跌近60%。
即便是被誉为“宁王”的宁德时代,也在圣诞节前夕一度大跌近10%,再度反映了资本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
此外,2022年是新老车企的电动产品大年,加之疫情下不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对于尚未实现自我造血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新的一年无疑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逐年退坡,新能源概念股将由狂热增长逐渐趋于理性,多余泡沫注定将被挤出。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资本为求避险,更多会将目光投向实业较为稳健的传统车企。
值得一提的是,曾作为“蔚小理”早期投资人的高瓴资本,已于2020年第四季度陆续清仓了三家公司的股份,转而在去年2月以2亿美元购入国内最大新能源车企比亚迪。
而后者去年以来的股市表现,似乎也印证了高瓴资本的选择。与整体下滑的新势力三强相比,比亚迪在资本市场表现稳定,尽管2021年第一季度受大环境影响下滑,但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比亚迪股价自第二季度起持续回暖,至11月再创新高,市值稳居全球车企前三。
同时,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规章和法规相继出台落实,让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变得有法可依。这也在无形中也减少了车企投机取巧的机会。
就广为热炒的“自动驾驶”而言,由工信部报批国务院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按照《分级》的定义,目前市面上所售汽车产品上搭载的ADAS功能,基本都属于L2级,主体责任人为驾驶员。
而此前有关“自动”“辅助”驾驶能力的争议,正是因为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所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告诉观察者网,现阶段这些由车企自创的不规则定义,以及所谓“自动辅助驾驶”概念的衍生,实际都是为规避法律责任的“擦边球”行为。一旦发生事故,受害车主即使展开维权行动,也很难对抗来自车企的成熟法务团队。
随着《分级》在国内的正式实施,有关辅助驾驶能力的责任认定将有法可依,对于车企的营销也将产生制约。
除《分级》外,其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去年3月,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中,增加了“将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单位作为责任主体之一”;8月,工信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企业生产具有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等信息。
一位蔚来EC6车主告诉观察者网,自己购车前同样对辅助驾驶能力充满憧憬,但他本身对智能电动汽车有一定了解,而大多数车主未必对汽车知根知底,可能会因此产生误解。他认为消费者选择购车前应该从多方渠道获取信息,而车企在宣传营销时应当正确引导消费者,避免歧义性描述。
观察一下:
正所谓“退潮之后,才发现谁在裸泳”。
站在用户角度,随着市场可选新车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于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认知也开始慢慢走向成熟,货比三家开始成为新能源汽车理性消费的前奏。在汽车的实用性面前,一些浮夸概念则开始在众目睽睽下被剥去,而这对于智能化、电动化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无疑有着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两年间,诸如博郡、拜腾、赛麟等一系列三四线新势力,均因资金断裂而宣告破产;一度背靠恒大集团的恒大汽车,其仅有的量产车也开始陷入难产;即便是头部新势力,借用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表述,也仅仅从”ICU中走出“罢了。
在刚刚开启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又一轮补贴退坡,随着更多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产品加入战局,整个行业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在此背景下,根基并不牢靠的新势力车企要想安度寒冬,仅凭过往的营销手段显然不够,而更应注重身为车企本身的基石。对于任何车企而言,针对用户的安全和诚信是不能退让的底线——没有这个“1”,新车背后即使添加无数个“0”,也是毫无意义的。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