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运动员泰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她在入场时,用中文对场边志愿者大喊“你好”,一名身着粉色上衣的志愿者随之热情招手,用英文回应“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这一幕让她“忍不住热泪盈眶”。
“你好”“Welcome to China”,这种问候和回应,简单而纯粹,是什么让泰莎·莫德一鞠热泪,分外动情?是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和友善。虽是短短一句话,却让泰莎·莫德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感慨这是人生中难忘的瞬间。
据了解,很多外国运动员都非常享受和感谢在中国遇到的一切,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数一数会遇到多少志愿者微笑着向自己招手。这一细节,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来自中国志愿者的微笑,暖心而又真诚。
“让微笑成为志愿者最美的名片”,此前在延庆冬奥村开村誓师大会上,一名大学生作为高校志愿者代表发言时表示,中国青年要发扬志愿精神,稳稳接过传承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这是职责宣示,也是青春宣言。其实当好志愿者并不容易,1.9万名志愿者从上百万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后,接受长达半年的赛前培训,内容包括体能训练、赛事知识、外事礼仪、医疗急救、心理培训等诸多科目。
也正因为训练有素,特别是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中见精神”,冬奥志愿者才获得多方的一致赞赏。
“活成一束光,温暖更多人。”北京冬奥会五星级志愿者刘玉坤,是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08年,她成为北京奥运的火炬手,在鸟巢,感受到了志愿者的专业服务,也萌生了当志愿者的想法。从北京到北京,从火炬手到志愿者,这种跨度令人动容。选择当志愿者就是选择付出,选择奉献,选择为社会服务,选择带给社会光亮和温暖,这样的情怀令人赞叹。
2021年6月公布的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就突破100万,18—35岁人群占比超过95%。而在北京冬奥会1.9万名赛会志愿者中,35岁以下青年占到94%,在校大学生是主要力量。如此之多的人热心志愿服务,让这座城市更有人文关怀,也让北京冬奥会办得更成功。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朵雪花”的故事贯穿始终。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希望通过一朵雪花来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大家相聚在北京,共同组成一朵璀璨的雪花,‘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跃然眼前,也表达了‘一起向未来’这样共同的情感。”而1.9万名志愿者就是1.9万朵热情洋溢的“小雪花”,他们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形象是开放的、阳光的、富强的、和美的。
如今,跟泰莎·莫德互动的冬奥志愿者也被找到了,这名“粉衣小哥”来自清华大学,他致信泰莎,邀请她待疫情结束再来中国看看,会摘下口罩,当面说出那句“Welcome to China!”
“你们是这届奥运会成功极为重要的一环,正是通过你们,人们能够互相交流,通过你们的态度,人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冬奥会志愿者的高度评价。为奥运盛会奉献青春力量,这样的经历是有意义的;展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明礼貌,让各国参赛人员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这样的奋斗更是值得点赞的。致敬冬奥志愿者,致敬志愿精神!
(文丨余安康)
(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