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财经
2022
02/12
10:30
亚设网
分享


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2月7日傍晚,上海机场,春夜喜雨。一架东航包机从印度飞抵浦东——勇夺亚洲杯冠军的中国女足凯旋!

在浦东机场的国际到达区、隔离转运区、转运车辆和沿途电子屏上,欢迎的海报及横幅一路绵延,掌声、欢呼声诚挚感人。

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见微知著。据民航系统权威消息,疫情期间,上海口岸(浦东机场)承担了全国30%国际航空客运业务和50%国际货运业务。

对浦东机场而言,这无疑是艰巨又自豪的任务。因为疫情冲击,航空及机场类公司盈利锐降,一直被誉为“机场茅”的上海机场,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经营及股价双重承压。

守好国门,义不容辞。仅仅如此还不够,作为典型的白马股,上海机场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上海机场集团及上市公司用内外并举的实际行动来勇克时艰。

外部动作就是2021年底果断推出注入虹桥机场等优质资产的重组方案;内部动作就是更加精细管理挖内部潜能。

据最新披露,1月28日,证监会已对资产重组方案给出反馈意见。若本次重组顺利成行,上海机场将成为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物流公司运营的唯一主体,形成“一体两翼、客货并举”的服务体系,兼顾国际与国内的流量,从而进一步巩固作为国内体量最大的上市机场公司的地位。

更让人乐观的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前不久曾乐观预计,“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穿越迷雾低谷,上海机场重拾升势可期。

重塑“流量之王”

“上海机场本质是一个微信。”明星基金经理张坤曾经的一句评价,精准总结了上海机场令人羡慕的商业模式。

上海机场能够成为“机场茅”,也曾历经波折与锤炼。

1998年,上海机场(曾名:虹桥机场)正式登陆A股市场,其核心资产就是虹桥机场,那时浦东机场刚刚开建。

2003年,大批国际航班转移至浦东机场,加之非典疫情冲击,虹桥机场盈利骤然承压。

为了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置换——置出虹桥机场资产,置入浦东机场资产,后者也就此成为上市平台的核心资产,公司简称也改名上海机场。

“年轻”的上海机场(浦东机场),被视为不可多得的吸金宝地。有投资人士将其核心竞争力概括为“高端、独占和可复制”。

何谓高端?拥有最丰沛的国际旅客的消费能力。作为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国际航空枢纽,上海机场的国际客流量占比长期高达四成,大批乘客在这里转机,停留时长明显超过国内旅客。而且,国际旅客的消费力更强,客单价更胜一筹。

何谓独占?一个机场覆盖整个长三角。与京津冀、粤港澳相比,长三角的国际航空枢纽有且仅有上海机场一个。

何谓可复制?场地可扩张。公司的核心资产——浦东机场毗邻东海,可通过围堰填海来适度拓展发展空间。自1998年动工建设以来,浦东机场的占地一直向东海内延伸。

“高端、独占和可复制,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想到的第一个公司就是贵州茅台,这也是为何上海机场被称为‘机场茅’的原因。”上述投资人士表示。

“机场茅”的特性,其实隐含着两个大前提,一是辐射区域经济有活力,二是人员、货物流动不受限。

“机场流量的核心是覆盖区域的经济水平,上海机场流量的关键,是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水平。过去几十年,长三角没有让人失望。未来,更不会。”有基金经理如此论断。

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放眼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不仅经济体量大、活跃程度高,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将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区域经济活力不减,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却突遭意外——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

疫情给上海机场的冲击已经反映到经营数据上。据悉,与疫情前相比,浦东机场当前的国际航班仅有之前的2%至3%。公司预亏公告称,2021年公司旅客吞吐量及飞机起降架次完成情况低于年初预期,尤其是受限于全球疫情状况,国际航线业务量仍受较大影响,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6.4亿元至17.8亿元。

面对危局,上海机场稳健但不保守,在2021年12月启动了接近200亿元的重大资产重组。

重组“上海机场”

重磅的资产重组预案甫一出台,市场就涨声响应。(详见《“机场茅”重磅重组来了:近200亿!不单单注入虹桥机场!》)

按照重组方案,上海机场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机场集团持有的虹桥机场100%股权、物流公司100%股权和浦东机场第四跑道。上述标的资产合计交易作价191.32亿元。同时,公司拟向机场集团定增募集配套资金不超50亿元。

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上海机场披露重组预案当日,公司股价开始节节上涨

一旦交易完成,虹桥机场和物流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浦东机场第四跑道将成为其持有的资产。

可以预见,注入虹桥机场核心经营性资产及配套盈利能力较好的航空延伸业务,以及货运地面综合服务业务,上市公司将整合客货运航空主营业务及资产,实现做优做强。

业绩稳健的虹桥机场,无疑将极大地改善上市平台的盈利能力。机场集团承诺,物流板块资产在2022年至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87亿元、2.19亿元及2.43亿元;广告板块资产同期扣非后归属于虹桥机场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4.17亿元、4.35亿元和4.5亿元。

上海机场在方案中表示,受疫情影响,以运营国际航线为主的浦东机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虹桥机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盈利能力,物流公司围绕上海机场开展货运业务,与上海两大机场具有较强的协同效益。

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虹桥机场

“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分属上市公司内外,并不利于航线航班资源配置优化。过去为了做业务区隔,浦东机场主要负责国际航班,虹桥机场主要负责国内航班。如今已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仅以国内国际区分浦东、虹桥的业务,也愈发不合理。”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在疫情肆虐中,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已不再割裂。

为了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上海机场主动与在机场运行的主要航空公司对接,尝试将大量闲置的国际时刻资源转而优先投向国内市场。灵活的举措令浦东机场客流迅速回暖。2021年民航夏秋航季,上海机场迅速增至日均航班总量达到1500架次以上,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而机场的国内客流量、国内航班量更均已大幅超越2019年。

两场协同效果初显,资产重组大势所趋。

有熟悉上海机场的观察人士表示,重组有利于根据国家、民航行业和上海市战略规划优化上海两场航线航班的统一资源配置,结合市场需求统筹调整航线结构,激发潜在国际航运量,带动长三角机场群乃至城市群的建设发展,更好地辐射和服务长三角等区域经济带,从而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内部可循环,以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仅从此视角出发,在新发展格局中,虹桥机场发挥的作用将比肩浦东机场。如果再考虑到协同效应,重组完成将带来1+1>2的效果。”沪上某私募负责人如此表示。

不仅如此,此次重组还将置入货运业务,完善航空货运枢纽网络、拓展多式联运,升级上海两场货运设施,优化上海两场货运布局。

重固“世界枢纽”

沧海横流,方见枢纽本色。

过去两年,浦东机场承担着全国三分之一出入境客运、二分之一国际货运任务,却长期默默无闻,鲜见于防疫新闻。

知易行难,道在日常。巨大的努力一言难尽。但从一位由浦东机场入境旅客回忆中,能够一窥其防疫系统的科学与高效。

“下飞机便进入核酸采样间,这是一个独立搭建的房子,一位旅客做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会对其所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桌子和空气,彻底杜绝交叉感染。此外,填写资料方面,浦东机场也全面使用二维码,甚至提供直连WiFi,没有手机卡都可以填表。”该旅客告诉记者。

一个最新案例是,针对此次中国女足回国的包机保障,浦东机场制定了专项保障方案,为中国女足设置了单独信息申报区域,全程做好人员引导、闭环隔离转运保障,确保防疫安全。

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来源:中国民航网

记者采访多位从浦东机场入境旅客的感受,都说“没太有深刻印象”,这真是对一个机场防疫工作的最高褒奖,对“世界枢纽”的上海机场而言更是如此。

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来源:中国民航网

在战疫中前行,在压力下重组,于危机中育新机。上海机场有这个底蕴与志气。

上海市档案馆珍藏有这样一张照片:俯拍视角下,塔吊正在忙碌作业,工人们也在初具形态的航站楼顶奋战着。1996年,浦东机场开始建设,经过3年栉风沐雨,浦东机场1号航站楼状若海鸥振翅欲飞,恰与上海民航争做时代弄潮儿的信念不谋而合。而鲜为人知的是,如大鹏状矗立的这座建筑,风格主题被定为了“天”。

重估“机场茅”:从流量之王到世界枢纽

浦东机场

“天”意味着抓住机遇,一飞冲天。机场之上,一条条航线的延伸,一架架货机的起降,在便利贸易往来、缩小世界版图的同时,也为满足人民高品质出行和美好生活需求创造了更多可能。

一位研究城市经济学的国内学者认为,上海机场正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三角区域经济带的崛起标志。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多来,在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开放平台的基础上,上海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各扬所长、协同发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把三省一市各自的优势,打造成共同的长板。

“始终以国家战略为己任是上海机场实现腾飞的关键所在;协作共进是上海机场实现历史发展的支撑所在。” 上海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秦云在建场100周年大会曾如此精括。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带中,重组完成后的上海机场无疑将是领头羊,一边持续巩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一边协同联动的长三角机场群加快优化,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

据光大证券分析师测算,重组成功将有利于上市公司整合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优势,统筹两场航班航线,提高航线质量,尽快实现上海两大航空枢纽的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的目标。

外部环境也在好转。张文宏医生在春节前夕曾发文称,“最坏的日子要慢慢过去啦,中国知道怎么对付这个病毒,不过不会那么匆忙着急,我们如果要以极低病死率度过这次疫情,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也是上海机场的底蕴。

延伸阅读:

浦东机场春运防疫亲历记

文:乘客程喆

此刻,平安坐在新加坡家里,回望2022年初一个多月时间里,从新加坡飞回上海家中过年,过境大连和广州,走南闯北的跨洋春运路,仍为自己感到幸运不已。

或许早已成为共识,上海是新加坡直飞中国各城市的目的地里,最受欢迎的一个。无论是“14+7”天的精准隔离政策,还是高效的入境管理,乃至隔离酒店的条件,无不有口皆碑。

疫情下,我们一家三口苦熬两年,终于盼来了体验这一切防疫安排的宝贵假期。掐指一算,早在2020年国庆节前夕就定好了年底返沪的机票。历经大使馆回国政策一再更新,14天行前自我闭环管理,提前两三天分别在两家不同的诊所交叉检测核酸、血清,拿到了阴性证明,万幸航班没有熔断,如期踏上归途。

半小时内在樟宜机场完成全部乘机手续,飞往中国的登机口非常好认,约200名同机乘客,起码一半以上从头到脚套好了防护服,全套大白,简直分不出谁是空乘谁是乘客。拜机上触摸屏游戏所赐,5个多小时航程转瞬即逝。晚上9点,飞机提前抵达浦东。大约在飞机上坐了40分钟后,从前舱往后,按批次下机。不觉间,浦东机场对国际航班入境人员落地后的全闭环管理,已悄然开始。

随着人流向前,只有一条临时隔板围出的指定通道,沿途指示清晰,大白环伺指引。第一关即是核酸,此处咽拭子和鼻拭子都要取样。通道颇长,需上下楼梯两次,经航站楼内行至室外,是隔板搭出来的一排检测点。门口的大白核对信息后,派给我们试管和塑料袋,指定了摊位,自己去交给做核酸的姐姐。姐姐高效,灵魂出窍的鼻拭一捅,如今想来依然记忆犹新。真的要感谢工作人员,对我们随行的幼儿有所通融,家长签字,可以只取咽拭子。姐姐的手法忽然温柔,轻轻在孩子喉咙口刮了一下就好。此际夜深,寒风凛冽,深感浦东机场这些把守国门的各单位工作人员,在单调和危险环境下通过高效协同,在春运前夕的客流轰炸下也能保持着专业、高效和关怀,实属不易。

核酸结束后稍许定了心,返回航站楼,依然是沿着唯一的通路,排队出关、提取行李。仰头从隔板里向外望,可以和依然在守护着香奈儿的妮可基德曼四目相对,那些广告牌仿佛提醒着我们机场的往日风光。

拿好行李,已近午夜,还不能马上走,下面的酒店分配柜台标着“警察”二字。警察大白们为我们五六名静安区的客人登记地址,分配酒店,开着大巴,一路载着我们挨个送到各自的隔离酒店,交给下一关负责隔离酒店的大白予以安置。下车时,已近后半夜2点,我挥别时说声辛苦并致新年快乐,大白笑笑回应,送完我们,他自己也要隔离7天。

后来才听说,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三分之一的国际客航,二分之一的国际货航,都是通过浦东机场完成。背靠上海这样高密度都市,如此集中的境外进出流动,竟然能保得上海大体无恙。秘密何在?管窥一路,或许藏在机场大白们各就各位,行云流水的传接带之间。抗疫维艰,期待下一次回国,可以不必和妮可基德曼隔板相望,盼望那个流光溢彩的浦东机场,早日归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